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岁月沧桑话文庙 | 人文六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7:28 阅读(1)

岁月沧桑话文庙 | 人文六安

 在六安市著名的城北小学旧址(文庙街)东侧,现留存几栋传统老建筑,这里就是六安文庙(亦称“学宫”)。翻开厚厚的《六安州志》(清同治十一年),不仅在《卷之十三》中有《学宫》专节,还在《卷之一(图考)》中有“学宫图”插画,(明万历《六安州志》也有类似的“儒学之图”),为我们研究六安传统文化及传统建筑留下了宝贵财富。

据《安徽通志》(道光十年)等史籍记载:六安州儒学肇建于宋绍熙年间(1191-1194年),位于州治东北古儒林冈(据分析在现文庙偏东北近处或部分在文庙区域),六安县令陆子虞(陆游长子)始立新学。陆子虞在“新立学”时,敦请著名思想家叶适(1150-1223)办学作记,叶适因作《新学记》。叶适在此记中写道:“孔子叙书,列古圣人,尧、舜、禹、皋陶四人而已矣。”为至今所知,首次提出皋陶为上古“四圣之一”之文字记载(皖西学院马育良教授发现并提出的观点)。叶适文中还对皋陶作出新的历史评述:“自皋陶开天德之品,兴九德之教,以成天下之材,非天下无圣人之患,而患无是质与材也。”“故教德之方,自皋陶始能治天下以常道,能起天下以多材。禹、汤遵之,至于成周。”“夫九德者,皋陶所以教,学之所以始也”。据此可认定,六安州官办儒学在南宋时已出现,距今800多年。
 
------
清.六安州学宫
 
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学正成大用在此重建儒学,但学宫的泮池等水系未浚。至明洪武三年,知州薛敬、王成“以诏”重建儒学,自此“规制始备”。其后经过历次战乱,几乎全部毁坏,清同治四年开始重修,同治十年尽复原貌。现文庙遗存主要为清代建筑,也是六安城区目前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群。现存大成殿(为清道光间遗构)、明伦堂(为清同治间建筑遗构)、东西庑殿(为民国初重建)等,总30开间,建筑面积962平方米,占地总面积3635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歇山式、五架梁、抬梁式建筑,灰砖墙体,釉筒盖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大成殿前为拜台(也称露台),东、西为庑殿,后为明伦堂。从《学宫》平面图看,其建筑群中轴线清晰(棂星门花园和水系、戟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地势南低北高),布局合理且美观大气。
六安文庙至晚清沿续不更,其平面形制元明时始成定制,为泮池、桥、坊、大成门、大成殿、寝殿与厢、院、宫墙等组成的州署儒学“礼制”建筑。六安文庙作为清朝州府级学宫之一,主要建筑部分得以保存至今已属不易,又据专家考证,其棂星门格局和敬一亭设置在全国属罕见。
民国期间,这里常用于六安教育和公益事业。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火燃起。1938年春,六安文庙成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办公地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等曾在这里办过公,进步人士朱蕴山、共产党员张劲夫等常住该文庙工作,从这里先后派出几十个工作团和大批干部至各县、区,把安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江苏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在江上青的率领下,还在文庙露台上进行过抗战文艺表演,引得六安全城轰动,全场群情激昂,因此,这里也是安徽抗日战争起点的标志。六安文庙现存建筑具有双重文物保护价值。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安曾于1983年和1986年由文物局分别对明伦堂和大成殿组织过加固维修。
据老人回忆,六安解放前,戟门和泮池尚在,泮池上有石拱桥,池中放养有龟,桥两边有碑廊。解放前后,这里均曾用作小学校舍,但原文庙格局未动。戟门、大成殿上面仍高悬着金字匾牌,大成殿中后部屹立着供奉孔子的神龛。神龛下面为砖石底座,上面是一米多高精致的小木屋。透过中间的格子门,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陈列着孔子木主龙牌,上面闪烁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主位”十二个金字。后来由于六安文庙区域在功能定位、管理措施上受诸多因素影响,该建筑群不仅核心区构成缺失(戟门1978年拆除,原址处建了四层办公楼,敬一亭、尊经阁早已毁弃)及室内设施拆除,且存世建筑已呈破旧残败状态。核心区外的泮水、桥、坊和棂星门早已不存,其遗址位于南侧新建小区。
相关内容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