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筷”意人生│品味生活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7:23 阅读(2)

“筷”意人生│品味生活

 观澜竹林或竹海的人,大都赞叹绿色波涛带给人的震撼以及沁人心脾的空气。痴迷音律的人,会想起竹笛,仿佛沉醉于万千竹笛奏响的天籁之音。爱酒的风雅之人,情不自禁地想起竹林中的七位贤人,在竹荫深处推杯换盏、吟诗歌唱。

而我会想起筷子。一定有人会淡然一笑,笑我的俗气,笑我的心胸装不下遇见的美景和诗意。或许我不够浪漫,思想和境界不够跳跃与超脱。
筷子源于竹,竹子源于土地,土地生五谷。五谷杂粮喂养的炎黄子孙又靠一双筷子的加持,绵延了几千年的辉煌。其中唇齿相依的丝丝缕缕缠绕的情愫,令我痴迷。
天圆地方。华夏子孙深谙宇宙间隐匿的关系,一双灵巧的筷子,犹如用不旧的笔,在时光的帛卷上,反复誊写中华文明的精深和博大,理顺天地人三才之象编织的经纬。
作为炎黄子孙,一生的成长离不开筷子,或者说,是筷子的喂养和扶持,让我们长大、成熟,并在筷子的文化和禅意中,体悟生命,感恩生活。
记得我四岁时学会了握筷子。学握筷子,母亲费了不少心思。教我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筷子之上,无名指和小指帖附筷子的下方,中指轻压筷子中间。我当时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照做就是,很快就学会握好筷子吃饭、夹菜,母亲因此对我赞许有加。
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就没有那么幸运,她总是将手握在筷子的靠顶端处。这样一来,筷子分开的角度很大,似张开的大口,在餐桌上飞舞,有些大煞风景。这些母亲还能接受,主要令母亲不能忍受是我们当地的一种说法——女孩子筷子拿得高,以后嫁入的婆家离自己的娘家就会很远。
做母亲的都舍不得闺女远离自己。也许是天意,姐姐一直没有改掉这个坏毛病,嫁入的人家果然离家有千里之遥。
母亲绝对不允许孩子吃饭时用筷子击打饭碗,这种突兀而刺耳的声音,在我家的饭桌中从未出现。母亲说,筷子敲击饭碗的,只有乞丐。母亲一再嘱咐我们吃饭时不要将筷子直插于米饭中,因为那是大忌,只有家里老人去世时,才会在棺材头前的一碗米饭中插入三根筷子,筷子上方还戳着三个煮熟的鸡蛋。当地俗称“倒头饭”。
筷子虽是小小的物件,蕴含着很多的学问和礼仪。
我家地处安徽西部,餐桌的礼仪非常多。单单从一双筷子引领的细节就不胜枚举。围桌而坐的亲朋好友,就餐时就不能用筷子胡乱地翻动菜碗,每上一道菜,必须让长者或贵客首先动筷,也不能用自己的筷子夹菜肴往客人的碗里送,那样既不卫生,也显得不尊重对方。餐桌中一般都会放上一双“公筷”,遇到谦虚而客气的客人,主人就会用这双筷子,给客人夹菜。假如自己先吃完饭,必须站起身,双手握紧筷子,向着还在吃饭的人说声“慢用”,然后将筷子整齐地放在自己吃过的空碗上,表示自己还在“候着”。
筷子在我的印象中还是一种法器。
小时候,我和姐姐一遇到头疼脑热,母亲既不带我们去看医,也不抓药,而是舀一碗清水,放在大门口前。然后,母亲从筷篓抓上一把筷子立在水碗中央,嘴上开始念念有词。筷子起先立不住,母亲就用另一只手朝筷子顶端淋水,当母亲念出哪位故去长辈的名讳,恰逢筷子立住的时候,就说明生病的人就是被他(她)的亡灵抚摸过,因而生病。筷子立稳,母亲就会抓一些茶业和米粒,混在一起,朝着立着筷子的水碗撒去,筷子倒了,一场小小的法事就此结束。你别说,生病的孩子常常因此病情就会好转。这种“送汤忌”的有些迷信的古法,在崇尚科学的新时代中,慢慢消失。
细细想来,筷子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每每正月间,来我家拜年的亲戚,若是带来新生的孩子,母亲都会给见面礼,还要加上两个漂亮光洁的瓷碗和一把崭新的筷子。我问母亲为啥要送筷子,母亲说送筷子就是希望孩子无灾无病、长命百岁。其中的原因我也没弄清楚,或许母亲也不尽了解。一种传承的风俗和礼节,有时无法追根寻源。
相关内容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