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微笑吧 | 记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5:40 阅读(0)
现在开始微笑吧 | 记忆
一个人,只有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其自身的潜能才会被彻底激发出来,才会在危险时刻迸发出人性的悲悯和无奈,才会在绝境中展示出强大和坚韧。不是吗?
如果说,十六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疫情经历,姑且算是一次生死考验的话,那么,对于我而言,则从中领略到日常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惊悚与战栗,豪迈与雄壮。
和平年代,同样面对着形形色色的生死关头。2003年初春,那场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宛如一只无形的擎天魔手,把人们推向生与死的悬崖边,陷入极度惊惧、恐慌之中。
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般,淠河小镇瞬间堕入死寂的深渊。大街上空旷寂静,渺无人踪,家家关门闭户,鸡狗都难得一见,一片萧瑟冷清。小镇上空笼罩着令人窒息的黑云,似乎死亡在一步步逼近。
谣言四起,像夏日午后平地而起的飓风一样不孔不入,令人心惊胆寒,震恐色变。人们从未有过的恐惧感,源于对“非典”的无知、防疫药品的匮乏和灾难来临时那种孤独、无助。
镇政府大楼里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岑寂,安静得甚至有些怕人,以至于陡然响起的电话铃声都会吓人一跳。胆战心惊地看上半晌,确定无事后,才敢把话筒拿到手里。
这天傍晚,突然接到镇领导的电话,他命令我带车去接送一名发烧病人,务必快去快回,不得有任何差池。他还说,已安排镇卫生院和村委会人员,配合我开展行动。
放下电话,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知道,接送发烧病人是一项多么危险的工作,一般人都惟恐避之不及,更何况我要近距离地去接触病人。如果发烧病人真是“非典”感染人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想到此,后背不禁一阵发凉。
但军令如山,做为党政办主任,我岂能临阵脱逃。我不敢怠慢,硬着头皮带上驾驶员,朝病人所在的顾庄村赶去。在车上,我与镇卫生院和村委会人员取得联系,约好集合的时间、地点。
镇上离病人所在村有十几公里路程。待我到达约定地点,村干部早已等候在那里,不一会儿,镇卫生院的救护车也到了。我安排镇卫生院的人和车在路边待命,我陪村干部一起去接病人。
那天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又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田间小路泥泞不堪。偏偏病人所在的村庄不通公路,车子开不到近前,我们只能一步三滑地踩着烂泥,一路跌跌撞撞地往病人家赶。等到了病人家,我和村干部俩人都成了泥人。
看到我们,病人家属像见到救星一般,千恩万谢,又是递烟,又是倒茶。原来,病人是一个年轻媳妇,丈夫在外打工,“非典”期间不准回家,公公、婆婆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两天前,媳妇突然发起高烧,一直不退,可把老俩口吓坏了。镇领导得知情况后,安排我来接送病人,把她转到镇卫生院隔离治疗。
家属此时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还是推回了老人递过来的茶杯,不是不渴,是不敢喝,尽管当时渴得嗓子直冒烟。事不宜迟,我立刻安排病人家属找来担架,把病人朝车上抬。病人脸被烧得通红,十分虚弱,她在担架上躺下时,忽然朝我们微笑了一下,似乎是表达感激之情。我浑身一热,感到有一种力量在生成。
病人家离车子停放的地点还有几华里路,我们一行人护送着病人,艰难地朝车前移动。这时,天又下起了小雨,道路更加泥泞,行进的速度很慢。村干部打着手电在前面带路,我紧随其后,身后便是抬病人的担架。一行人并不说话,只听得脚踩稀泥的“扑哧扑哧”声。
三月的夜晚,仍然寒气逼人,路边的麦田黑黢黢的,小麦已经抽穗,一阵夜风吹过,麦田里发出鬼魅一样的“哗哗”声,令人毛骨悚然。我想加快脚步,离病人的担架远一点,但脚下都是稀泥,怎么也走不快。再看身后抬担架的几个壮汉,可能是走惯了夜路和泥路,一步不拉地紧跟在我身后,想甩都甩不掉。紧张、恐惧,加上泥路难行,我浑身上下如水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