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戏凤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9:30 阅读(0)
游龙戏凤
文/郑洁尘
孟太太是1976年在台北去世的。那年头里刚刚为她做过70大寿,后来一天,她吩咐我把那箱存留的戏服拿出来,一件一件挂在院里。那过去的绸缎真的是好东西,都放了20多年了,阳光下,依旧色泽鲜艳。孟太太吩咐我去西门町老上海饼屋买她一直喜欢吃的杏仁酥和核桃饼,等我回转的时候,院子里衣服都不见了,可那箱子空空的还在。
厨子悄悄地告诉我:“好端端的东西,都烧了!”
我就知道不太好。那之前,孟太太的哮喘就越来越严重,心脏也不舒服,可她从来不去医院,更不用提服药,就那么耗着,也不过撑到五月份,她就去了。
孟太太自己也没留下什么,当时知道消息的人并不多,我记得张大千先生送来了一副挽联:
魂归天上,誉满人间,法曲竞成广陵散
不畏成劫,宁论利往,节概应标列女篇
我也不太懂,但终归是说我们太太性子、才华和人品都不错,不然,张大师也不会亲笔写亲自送。
孟太太的旧事,在原来的府里也不是什么秘密,四太太的那几个仆从,私底下没少拿出来做打牌和下饭的小料,也不怪这些人挑剔,那是因为府里太无聊,尤其是在杜老板过世之后,偌大一个公寓里,就只剩下一片死气沉沉,待到四太太去了美国,可就连这些说闲话的声音都没有了。
我是从孟太太到香港之后开始服侍她的。她是杜府的五太太,但挺特别的是,从杜老板到我们这些下人,从来都只称呼她孟太太。
后来,她说要到台湾去,我也没什么牵挂,就跟着来了。
孟太太对人对事始终都是淡淡的,就连在杜老板的丧仪上,也都不曾见到她失态,可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她却显得有些不一样。
梅先生是61年8月去世的,那个时候,我们还没离开香港,记得那天太平山上一早就挂出来四个风球,八点多一点,《中国时报》刚送到,雨就呼啦下了起来。
------
孟太太在窗前对着摊开的报纸,呆呆地坐了大半天,我听四太太的女佣悄悄说:孟太太和梅先生在北平同居过,还一同在财政总长王克敏生日堂会上唱过《游龙戏凤》,孟太太以女身扮演男帝王,梅先生以男身扮演李凤姐,两个人把一出爱情戏唱的淋漓透彻,那个时辰,孟太太不过19岁,就这一出戏,她红遍了北平城。
我们都看过这出戏,讲的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微服游玩,在梅龙镇酒馆遇到美女李凤姐的故事,这明明是一出喜剧,不曾想,戏出了名,演戏的人却差点丢了命。
据说那出命案就发生在孟太太和梅先生的居所,当时闹得满城风雨,也正因为如此,在梅先生婶母病故的时候,梅家大夫人死活不同意已经到了门口的孟太太进门吊唁,闻讯赶来的梅先生却无能为力,孟太太因此伤心极了。
两个人最后分手的时候,是杜老板替梅先生垫付了肆万元赡养费,梅先生后来加唱了十几场《汾河湾》才把这笔债了清。
我虽不喜欢听戏,但却也知道梅先生的名气,孟太太年轻的时候,那是同他齐等齐的名角儿。在四太太的相册里有不少她们过去扮相的照片,她们早年在上海的时候就是好姊妹,所以,后来听说孟太太孤居北平,四太太就一再邀请,到了48年的时候,北平局势动荡,孟太太孤立无援,不得已才南下上海,入住到杜府,之后又一起移居到香港。
记得,有一次府上除夕守岁打牌,四太太赢得顺手,自个哼唱起来,旁边的姨亲取笑她:“难听死掉了,一条嗓子里全都是烟味!”她感慨;“阿拉可做不来五妹的坚持,几十年不吃烟不洽酒。现如今又不登台,何必苦了自己,本来学戏出来讨生活,苦头就吃的比旁人多了几倍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