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厌的装腔作势的创作导师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8:29 阅读(1)
让人生厌的装腔作势的创作导师
一一我对文艺创作的一点认识
解 超
〈一〉、一种怪现象
想当作家的人很多,许多创作培训班、文学讲座、专家报告会就应运而生,于是,近二十多年来就人为地培养了许多作家,一个县也有几十到几百不等。各县也都有了“作家协会”,一些“文学大县”还有了“东片”“西片”“南片”“北片”作协分会。许多作协主席俨然也像县长、局长、镇长一样,一身的官气质。文学看似真的繁荣了。
我说的是一种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无意于嘲讽作家朋友。爱好文学没有错,当今社会,明知这一条路发不了财,还坚持走,本身就值得敬佩。我更无意贬损哪一位具体的作协主席。我只是讨厌哪些把作协主席当官做和以文学导师自居,整天给人讲文学、给文学青年指路的人!这伙人装腔作势、故扮深沉,课堂上拉斯吊文,时儿严肃、时儿幽默,课堂下满脸亲和,时儿照像、时儿签名。俨然教授导师一般,让人十分生厌!其实,这其中不少人也很无奈,本没有当导师之心,总是被虔诚的学生硬拥上轿,抬着走,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有了导师的气质。但我想这种坐轿的无奈总舒服于坐监的无奈吧,你若没有犯下坐监的罪行,谁硬让你去坐你也万般不会答应的。
------
这并非我在泄私愤,抵毁某一个人,这是许多人的所见和共识。
我无意碾压谁,如果伤到你了,对不起,是你撞车了。我道歉了,你若还不行,还要像当年顾颉刚对待鲁迅一样一一雄赳赳打将上来。那么,我和我的团队恭候着!
〈二〉、创作还是有可循之规
文学创作倒底有没有成规可循?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只不过这条规律较为特殊。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通过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回答前可能会有人反问,你是不是一个作家?我说了不算。反正我经常写,且公开发表了不少文字,也有一个不小的读者群,许多年前省作协就给了个证儿,够得上一个“写手”。但我确实不是专家(文学评论家、批评家、鉴赏家)和作协领导,我不会也没能力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凭经验和教训与朋友们作诚恳地探讨。
古今中外谈文艺创作的文章真可谓汗牛充栋。由于作者站立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都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观点恰恰相反。多数专家更是不看受众对象,在语言表述上彰显所谓“专业性”、“术语化”,弄得读者特别是基层的青年读者如沉五里大雾,又如面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我反对初学创作的青年朋看哪类书,更反对青年朋友去听哪些所谓的创作导师的理论课。
------
这倒不是反对中学老师给学生讲作文技巧,也不是反对大学中文专业开设《写作》课。我认为公认贯用的作文技巧和系统完备的写作理论,对人们欣赏文学和初学写作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但同时我认为这种作用也只是“引人入门”的作用,要想修行得更深、走得更远,还得靠作者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一个作家没有理论不行,但光有理论也不行。我的理论不深,只要其他因素具备,足以支撑我成为一个作家。我无意贬低理论,更无意拔高理论,除了歌德普希金等几个天才之外,我还真未见到几个理论家成了作家。当然,我并不是说理论家的终极目标就是作家、大作家都是从理论家成长起来的,我清楚文艺理论家是艺术家队伍里的另一类角色。即便一些人说,批评和创作是文艺的两个轮子,但我还是要说,这两个轮子虽有关联,但谁也替代不了谁,谁更成就不了谁,千万别指望理论家和作协领导把你指导成一个作家!万一你无聊啦,可以看看理论家的玄书、听听作协领导的胡扯。仅为打发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