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明天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4:08 阅读(0)
原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明天
文:迟小莉
这是一个我讲过几次的故事。一次次的“喋喋不休”,只因我的改变始于此,是我人生重要的分隔线。
2010年初春的某晚,饭毕,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南门回宿舍途中,我接到小妹电话:“姐姐,奶奶走了……”电话那端,隐隐传来各种哭泣的声音。“什么?你说什么?”我一遍遍的追问。其实,我听清了,却一时无法接受。
骑着自行车慢慢往回走,脑子里一片空白。夜,是那么凄冷,冷的让我忘记了哭泣,冷的让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必须马上回家。可是,算来算去,唯有第二天的动车,也许可以让我看上奶奶一眼。
回办公室收拾包。路过舜德楼,恰见导师从楼内出来。下车,想打个招呼赶紧离开,喊了声“老师”后,眼泪忽然象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的哗哗流下来……
第二天,转了几次车,用尽各种节省时间的方式回到老老家,木然看到的只是一片白花花着素服送奶奶的亲人。我终究没有见到她!在漆黑的棺木前,伴着已经难过到极点的心,只能深深的把头叩到地上……
后来,听说奶奶在吃晚饭时还好好的,和她姐姐聊天说:“天气预报明天没有雨……”然而,奶奶却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听到此事的刹那,我顷刻间明白了一个无比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原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明天!可我们却居然总在担忧明天,后天,担心明年,后年,担心房子,车子,孩子……我们和相爱的人争执,冷战,我们花很多时间忧心、抱怨工作和各种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就像,日子遥遥无边,永远都过不完.
我就这样第一次深刻的感受了死亡。每次想起奶奶的面庞,想起那双曾经握过的温暖的手已经消失在空气中再也摸不到、看不见的时候,心里漫过的都是恐惧。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害怕看见“死”这个字,忌讳说出这个字,甚至刻意避开与它同样的发音。看看自己的脸,手,脚,想想它们也一样会变成空气,我的思维就会凝固。
慢慢的,我从最初对于死亡的恐惧中逐渐走出,在安静与沉思中,接受了每一个人都终将要面对的现实:我也会离开,消失不见,我至亲至爱的亲和友也会离开。
既然每一个人皆会如此,那我该怎么办?唯有珍惜。
三十岁,就这样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岭。我当然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变的成熟起来。我开始面对生死之常,开始理解什么叫“活在当下”,开始意识到时间和生命于我个体的真正意义。
我更加珍惜时间,在每一天的结束时都尽量让自己不要感觉是“无所事事”;更加理解和深爱我爱的人,珍惜爱我的人;我明白了金钱和所有的物质不过是生命的补给,而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导;我明白了幸福其实没那么难,它更是一种因为有爱与被爱、物质的基础和精神的富足而产生的心灵的喜悦;我更加宽容的对待所遇到的人,包容他们因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和经历不同而有的原先我并不愿认同或接受的习惯。我想做的事情不再等待;我花时间去旅行,说走就走的感觉是那么畅快;我要看的书不再拖延,我想说的话不再迟疑,我想关心的人和我想做的事也不再等待……
是的,你看的出来,我觉得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纠结或痛苦。因为不管是何种烦恼、苦闷与争执,只要不关生死,其实都没那么重要。我们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和值得的人身上。这一认知让我很好的处理了我同家人与朋友的关系,甚至帮我做了许多原本会纠结的选择。
飞机飞着飞着可能就没了,轮船行着行着可能就翻了,那些在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人们和他们的家人在事故前一天一定不曾料到会遇到这样的悲伤。可是,那些人真的没有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