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六三的诗酒人生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2:52 阅读(0)
张祥:艾六三的诗酒人生
艾六三的名字是爷爷起的。
某些农村的习俗,孙子的小名或大名,会用爷爷那年的岁数来叫。比如张四九、李五八、王六一等等。
爷爷不识字,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生活的多面手:除了娴熟的农业技能,会做木匠活,能补茅草屋;炸一手好油条,烧两锅老豆腐;手工挂挂面,土法推烟丝…
老人的最爱是烟和酒。烟是自家种的土烟,烟叶成熟后摘下、洗净、晒干,然后若干张叠起来上烟榨,淋麻油,用烟推子推成细丝,金黄喷香。吸烟时配上竹根镶铜的水葫芦曲杆烟袋,用栗树花编成的火捻子点烟,两锅子抽下来,人如神仙,遍体通泰。
酒是大米掺高粱自酿的小吊酒,温补养人,后劲可观。等到家中男大当婚,人口激增,孙子孙女一大群,粮食不足糊口,只好忍痛割爱,封存了酿酒工具,去买散装的地瓜酒“八毛冲子”了。在去世前的半年里,爷爷因患食管癌,只能靠流食续命,有时连炖好的鸭汤都难以下咽。但老人家借着水葫芦的袅袅烟气,每天却能吱溜几口小酒,不能不说是奇迹啊。
艾六三的爸爸和叔叔,各自继承了爷爷的几项技能,烟酒却是毫不含糊的共同爱好。
到了艾六三这一代人,堂兄弟七八个,祖上的老手艺样样不会,庄稼活也各有高低,有人抽烟,统一爱酒。
艾六三与酒结缘,因酒成名,始于小学三年级时候,十一岁。那天叔叔家坯墙瓦顶的新房落成,大人们忙着摆酒庆祝,艾六三和一个小伙伴也干了一件大事。
话说当天晚饭时分,艾六三和小伙伴溜进了专门温酒的房间。一排几个大铝茶壶,坐在盛满热水的塑料盆里。房间里水雾缭乱,酒香扑鼻。趁着大人们拎壶换酒的空档,两个小家伙倒了满满一搪瓷缸米酒,快步闪进了谷场边的稻草堆。没有小酒杯,用细皮管你一口我一口吸着;没有下酒菜,用小花生你一个我一个嚼着。不大一会功夫,酒干,菜完,人倒下。
大人们忙着热闹和其他琐事,家里孩子都多,也不在意谁谁没看见,散养惯了。直到第二天早上,离家只有半里之遥的艾六三班主任找上门来,大伙才在草堆里发现了依旧酣睡的孩子。好在是初冬,没雪没雨,稻草暖和,又借了酒力,俩人啥事也没有。
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班主任哈哈大笑:“你家老爷子有远见!六加三是九,又姓艾,爱酒啊!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天意,天意!”
经此一事,艾六三名声大噪,许多人都叫他“艾九”了。但小学几年,除了过年时候,艾六三基本不喝酒,也没有再醉过了。
上了初中,看的闲书多了,眼界开阔了,艾六三接触了“诗酒风流”这个词语。
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少年的艾六三如醉如痴,悠然神往。虽然不太懂其中的意境,但并不妨碍艾六三的自得其乐。无人时嘴里嘟嘟囔囔,两指虚握如举杯,脚步踉跄,抬眼望天,说是邀月,状若醉拳。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勾动了身体里蛰伏多年的酒虫神经,直觉热血奔涌,好想酣然一醉。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少年的艾六三愁心初起,有了隐隐约约的离情别绪。而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让艾六三有种无法言说的惆怅。此时的艾六三情窦未开,尚不知相思为何物。只是那种只能意会的情怀,几分无由渲泄的情绪,在时时折磨着一颗懵懂少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