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 车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4:10 阅读(0)
纺 车
系 子(陕西周至)
腊月的一天下午,我清扫二楼杂物间,放学回家的小孙儿笑笑登登地跑上楼来,一见板凳架上的纺线车就感到惊奇:“爷爷,爷爷,这是啥东西?”我一看脱口而出:“是纺线车。”笑笑又问:“纺线车能干啥?”“纺线”。“纺线干啥?”“纺线织布。”“织布干啥?”“用织的布做衣服穿。”小孙儿连珠炮似的发问,立即把我那尘封多年的思维一下打开了,眼前又浮现出了昔日的情景——妻子盘膝而坐,一双纤细的小手随着纺车上下舞动着,嗡嗡带风的纺车声仿佛还在耳畔间回荡着……
妻子珍珍的娘家和我家是同村,珍珍在娘家当姑娘时就是村上出了名的纺线能手。每当夜幕降临,借着月光,她就与左邻右舍的姐妹们在自家院子纺起线来,一纺就是大半夜。姐妹们高兴时,经常比看谁纺的快,放的碎担多,纺的线粗细匀称,每次比试,十几个姐妹都比不过她,于是妻子在村上就赢得了纺线能手的美誉。村上的人都说我有福气,娶了个灵巧的好媳妇。
在那计划经济年月,农村人穿戴全是用土布做成的(商店里买的布称为洋布)。这种农村人自己出产的布,从原料棉花,经过弹、搓、纺、经、织五个工序。纺棉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序,织出的布质量如何,首先要看线纺的好不好,纺线离不了纺车,于是纺车就成了农村妇女们的传家宝,会不会纺线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评价一个农家姑娘巧拙的标尺。
我家也曾有过一架纺线车,但经过祖奶奶、奶奶和妈妈几代人的劳作,已经散了架。自从妻子嫁到我家后,就一直叨咕着要一架纺线车,当时一架纺线车要20多元,我一个挣工分的民办教师那有那么多钱(一个月只有3块钱补助),为这事妻子第一次和我红了脸,为了不伤妻子的心,一咬牙,向朋友借了20多元,在集市上买回了一架上等的纺线车,妻子在新纺车上摸来摸去,高兴的合不拢嘴。
自从有了自家的纺车,妻子就没有闲过,白天在生产队地里干活挣工分,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就忙着搓棉花眼子。为了我睡的安稳,她把纺车放在土炕的墙角,待我睡着后才开始摇起纺车纺起线来。妻子纺起线来就像似个上足了发条的钟表,浑身是劲,每晚她都要纺到大半夜,纺困了就打个盹,起来就又摇起了纺车。每当我看到妻子合衣而眠,一脸倦意时,就心疼地劝她少纺会儿,别累坏了身子,性格内向的她只是冲我淡淡一笑。
说句心里话,不知怎的,我也迷恋上纺车声,它似一首悦耳和谐的催眠曲,一听到纺车声,就有了睡觉的感觉。一夜不听还觉缺少什么似的,心里有一种怪不自在的滋味呢。
妻子不但线纺的好,而且布也织的特别出格,她织的花布单子淡雅清秀,人见人爱,同村的姐妹们上门请教,她都热心的手把手的指点。正是由于妻子的辛勤劳作,我们一家大小四季穿戴不愁,光妻子做的布鞋就摞了大半个柜。30多年来,妻子做的土布鞋一直未曾离过脚,我还真的穿出了特别的情感来。
妻子爱摇纺车,她为全家老小摇去了炎热,摇走了寒冷,摇出了全家老小的体面,然而也摇白了两鬓绺绺的黑发,也摇出了她那腰痛腿酸的毛病。
计划经济时代早已过去了,繁荣的市场要啥有啥,一上街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时装。现时我们这里大多不种棉花了,也很少纺线,纺车作为历史的见证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我家这架旧纺车纺车还好好的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