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中朝边城——龙井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00 阅读(0)

中朝边城——龙井

 【作家名片】

 
       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毕业于山东齐鲁石化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边塞诗刊》驻站诗人、《胶东文艺》编委、《首都文学》编委。
 
 
 
 
 
在汪清县理发时,听乡人在谈“龙井”,本以为是“龙井茶”,却原来此地不远有市曰“龙井”。
龙井,这座长白山东麓的小城,掩隐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之中,海兰江顺着市区蜿蜒流淌,静静地穿城而过。凝神望去,青山依旧,夕阳几度,令人生发出怀古之幽情。
龙井,这座边疆小城,清朝初年,还是一片荒无人烟,森林茂密,野兽出没的禁山围场,因位于吉林省的南部,而被称作“南荒围场”。
龙井市,满语意为“两峡一江(海兰江)”。龙井原名六道沟,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龙兴之地。
龙井,别名延吉县。1983年4月7日,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1985年5月25日,龙井县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至今。
清朝初年到光绪年间,龙井一带被列为禁山围场,荒无人烟。1881年,清廷迫于形势而开禁,施行了移民实施政策。1883年,朝鲜李氏王朝也相继废除了禁越令。从此,朝鲜贫苦边民越过兀良哈岭进入海兰江畔的六道沟居住。
朝鲜移民张仁硕、朴仁彦,在这儿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后来六道沟的居民便以此井为本村取名“龙井村”。从那时起,官方将“六道沟”与“龙井村”两个地名并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延吉厅正式把“六道沟”定为“龙井村”。
 
 
 
1934年,为纪念龙井地名起源,龙井村的李基燮发起重新修缮此井,在井旁立了四个石头柱子,围了木栅子,在木栅子外栽了松树和柳树,又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雕刻着“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9个大字。同年,“龙井村”改名为“龙井市”,1936年又改为“龙井街”。
文化大革命时,纪念碑遭到破坏,只留下一颗老柳树。
“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址,如今在龙井市安民街道龙井街巨龙友好公园院内。对于我这个流浪行者的到来,当地人甚觉好奇,大老远的到这儿,费力、多吃粮食,浪费粮票;对于家乡在青岛,工作单位在淄博他们摇头不知,当说起山东时,他们都滔滔不绝,七嘴八舌,令我顾及不暇,只好转移话题请教此地掌故。
用神话描述家乡当然是最美妙而炫耀的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善良的朝鲜族姑娘,在江边救起了因触犯天条而被贬变成一条小小鲤鱼的龙王三太子,把它放入了自己村边的井里,后来,龙三太子与姑娘相爱了,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后,姑娘为了与心上人团聚,纵身跳入井中。这时,只见一条小青龙从井下盘旋跃起,将姑娘高高托起,飞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乡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将村中这口井改叫“龙井”。
上年(1986年),当地政府在古井旧址上修建了井源园林,重新建立了一座高3米的花岗岩纪念碑,碑上安原井碑文镌刻9个楷书大字。碑的基座根据龙井的民间传说,南北各有一面铜制浮雕:南面刻着一条腾飞的巨龙,象征着从井内腾升的小青龙和龙井市的起源;北面刻有一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少女在井旁汲水洗衣。周围用石柱、铁链围成栅栏,井内泉水清澈甘甜。
如今,井源园林四周遍植青松。井旁古老的柳树与青松、古井相衬托,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