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龙村采风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8:51 阅读(3)
代龙村采风记
四川广安 | 伍兴华
协会群发了一则开展“乡村振兴,体验代龙村”采风活动通知,“化龙村吧!”我有些嘲嘘主席兄的粗心。不久有位女会员发问,是恒升的代龙村吗?主席的确认回答令我羞愧妄自猜度和自己的孤陋寡闻。
出城,花园路,广恒快速,一路风驰电掣。迎面阳光晴霁鲜亮,车上文友疫后初见谈性甚雅。到恒升镇,又转入村道,一段下坡路,因恒肖快速通道施工,路面坑洼不平,颠簸如波上行舟,左晃右荡。抵达代龙村停车场(因违规被取缔的黑驾校),好客的主人早已恭候多时。
手握扩音器的第一书记刘盛平,一身精干,四十上下。后听主席兄介绍,他也是有故事的人。刘本宜宾人,乐山师院毕业并留校任教,为爱情毅然离职,追随妻子考聘到广安工作。简短寒喧后,怀着好奇一起去感受代龙村发展的缩影——三道桥。
三道桥,横跨在流经该村肖溪河支流上,中间一桥为无栏石墩桥,也是最早的供村民早出晚归,牧牛放羊挑担背扛去河对岸的必经之路,为清时所建。河中立九个长约三米,宽二尺高两米的莽石墩子,铺石为面,铺面石每块都齐整平实,厚达两尺宽约八十厘米长竟五米,二十块石板两两并列,令来访者甚是惊叹。有争先上桥留影的,有七嘴八舌探问究竟的,还有趴在桥上用手臂估量桥面石厚度的,那是我,为桥的厚重坚固所折腰。该村老支书讲,传说此桥快完工时,恰逢鲁班到此,落石封顶,丝毫不差,无逢衔接。更有传闻如神话,说桥下长一地瓜藤,攀缠于桥面,有村民用刀断之,隔夜如初,复砍亦然,忽一夜得梦,谋仙人偈语:“说此藤最怕你去我来的东西。”此人思虑半晌,幡然醒悟,“你去我来,锯子也。”于是用锯子把瓜藤锯断,但断口处鲜血喷涌,转眼血流成河,藤叶蔫枯,众人惊恐,藤亦至此而绝。此桥右面十米外高出一米处是前些年新修的公路石拱桥,宽近十米,车来车往尘土飞扬,据统计疫情期间通行日逾三百辆。左面五十米外正在架铺T型四车道公路桥,比老桥更是高出三五米。
不久,三桥同跨,一桥比一桥宽,一桥比一桥高伟雄壮。它们记录和见证了代龙村的发展史,它们也是代龙村家门口留给儿女们的乡情记忆。
一步一步走过老石桥,沿公路前行,来到代龙滩。“唉,今天天气好,但少了眼福,电站放水发电,见不到瀑布哟!”刘书记对这瀑布赞不绝口,其夜里常伴轰轰然的瀑声挥毫疾书,在宣纸上恣意另一番人生,言此处雨下成瀑,长帘成弧宽近三十米,银花飞溅。坝下一绿洲,常年郁郁葱葱,水从洲左侧飞流而去,洪水肆虐也从未被淹,令人惊奇而不知其故。同行有二美女,抓着坝堤,沿坝身凸出的一寸石阶,小心翼翼下到河坝上,一袭绿裙的香香女士更是提着鞋子裸足踽踽而行,但传上来的图片尽是满脸惬意令人羡慕的样子。
原路返回,原车人马,迂折回转,在主人的带领下,向该村的制高点——观景台出发。
沿石梯登上观景台,举目四眺,远山如黛,峁岭青翠,脚下沟渠分鬃。老支书介绍说,此乃五马归巢之势,东南西北共十个山梁,山与山之间沟河分布。观景台前望有古城寨,右眺山林之中隐约见有观音庙,还有终年不干的大井眼,稻米香润的苏家嘴,出文不出武的黄家祠堂……在这方土地上,流传着许多津津乐道的传说和故事,一直被老一辈人叨念着。
这里与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都成了候鸟,春去冬回。
“荒山绿起来,生态好起来,群众富起来。”关停砖厂,开荒种椒,堰里养鱼,是代龙村的新举措。花椒更是他们的致富之骄。
观景台石梯两侧椒树正结籽,密密实实,青幽鲜嫩,椒香扑鼻。树丛中见三个农妇,头戴草帽,左腋夹两米竹杆,端上绑钩,右手执剪,左手牵枝,正忙着为椒树断尖修枝。刘书记介绍说,现今的花椒树,为七叶青,已是十八年老树,丰时一株能摘十多斤。今年秋将全部更换为新品九叶青,扩大种植面积,规划共两千多亩,花椒根枝同宽,故栽时五米开箱,每亩能栽百株左右,亩产达两千斤,收入有万元左右。“为了花椒效益更高,新基地采取划片承包管理;为解决好商与农的利益分配,协商制定了三二五分配模式。对于分配,先前主要有两种态度,屋里人顾眼前,每年要三百元亩的租金,外面跳的人更精明,不要租金,要百分之二十股份。”沿着村水泥道,刘书记侃侃而谈:“我们村上的目的是群众致富得实惠,经过反复磋商,前三年,按每亩三百元付租金给村民,丰产后就按股份计算。”面对疑问,书记有些得意地介绍:“前三年,承包商套种毛豆和川芎,桔杆由养黄羊专业户收集粉碎制成饲料,这养羊的是本村的能人,由一头羊,羊生羊发展到如今一百八十多头,开始完全放养,因为扩大花椒种植,现在只能圈养了。在家的老人可摘花椒挣钱,一块钱斤,一天能有百元。集体占股百分之五十,除了管理,肥料人工工资也由集体负责,大概要一千元亩。但我们村争取了政府支持,现在库房存着化肥磷肥复合肥共九吨,全是各方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