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羽下的成长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10:08 阅读(0)
【“坤健灵芝杯”征文大赛】刘永泉:爱羽下的成长。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在忙忙碌碌之中送走了春季迎来了夏天。
三个多月的时间从指间滑过,今天,是母亲去世百天的祭日。连日阴雨连绵,今天是个晴好天气。早饭毕,开始了回乡行程。半上午时抵达故乡兴东,和侄们及外甥女汇合一起来到村南父母的墓地。
几个月过去了,这里长满了萋萋芳草,花圈上的纸花经风吹日晒,也已褪了颜色。倒是周边几棵枫树,展开碧绿的叶子,形成一把绿伞,浓荫覆地。
这里除了父母,还葬着祖父祖母还有我的二哥。
摆上祭品点燃冥纸,诉说着不知爹妈是否听得见的心里话,思念成泪又被江风吹干。朵朵灰花像黑色的蝴蝶,冉冉飘向空中飘向天国,向母亲和父兄的在天之灵捎去思念。祈望他们安好。
这里是个半坡地,背风向阳。周围都是庄稼地,大豆苗拱出田垄,还没放开水叶。一条小河从西面远处黛青色的大山里蜿蜒逶迤流淌出来,汇入东面几百多米外的黑龙江。宽阔的江对岸是俄罗斯连绵的群山,北面一里外便是兴东村。
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周围世界,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的岁月……
早些年听母亲多次说过;我的父亲是随祖父母从山东诸城过来的,而母亲就是故乡生人,从小体弱多病且有残疾。直至成年后身高只有一米四左右,大腿比小腿短近二十多公分,且右胳膊有些弯曲。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卑微的农家妇女,在以后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在肩负起家庭重担的同时,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人,且都身康体健无缺无残。这与其说是上苍的眷顾,倒不如说是母亲用纤弱的身躯和伟大的母性慈爱细心呵护的结果。
我在家排行最小,大哥比我大十七岁。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我的妈妈一生中,有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都是在十月怀胎孕育,一朝分娩生产,伴随着呱呱坠地生命的同时,是母亲浴血重生,九死一生!我们的生命是母亲用淋漓的鲜血和坚韧的生命换来的!其中还要干那些数不完的家务活。熬不完的神,费不完的力,流过多少酸咸苦辣的泪……想想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人这一辈子有几个二十年啊!母亲,把生命中最年轻,最宝贵的年华,都无私无偿的奉献给了儿女!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中国大饥荒的时代。缺盐少油自不必说,粮食根本接不上溜,尤其在春天青黄不接时更是难熬。母亲乳汁不足,便熬些稀粥代替。再大一点就往里掺些豆饼,蒸些芙面窝头。也亏我有一副好肚腩,饥饿使我来者不拒啥都能对付。
母亲说,在月子里头些天还吃几个鸡蛋,到后些天便不舍得再吃。只喝些放点红糖快照见人影的小米稀饭,就着咸菜啃点黑面窝头。那还不敢吃饱,十多天就下地做饭干活,身体虚弱活多饭少,饿的直打晃。把嘴里省下的鸡蛋或蒸或炒端到桌上,给孩子们和父亲增加点有限的营养。看到在队里干活的父亲憔悴菜色的脸色和孩子们眼巴巴饥饿的模样,母亲心疼的心都要碎了,常暗自垂泪。亏得靠着大江,父亲在生产队里干活,下班后或钓或网打些江鱼弥补饭桌上的欠缺。
到了中夏以后便好多了,园里有菜,江里有鱼,饭卓上丰富了一些,日子逐渐好过了。那时江里的鱼可多了,在大马哈鱼讯期,下上几道滚钩,有时都用筐往家抬鱼。吃不了的用盐成缸的淹起来,留待以后慢慢吃。
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饱尝没文化的苦。却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也让我们都上学念书学文化,没有一个文盲。这在那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足见母亲目光远大和望子成才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