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情绪、具象与意境 ——简评李培东的诗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9:05 阅读(1)

情绪、具象与意境 ——简评李培东的诗

 情绪、具象与意境

——简评李培东的诗
黑龙江 韩生
 
读了李培东的三首诗,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思接千载;悄焉动容”(《文心雕龙•神思》),脑海立刻融入其诗所刻画的雪景、年景、春景之中。那隐藏在内心深处久远的酸苦中的甜而美妙的过年的景象忽然跃出,也渐渐的清晰起来,而且一时挥之不去。仿佛那无与伦比的肉香正充盈着鼻腔和齿颊。我知道,这是被诗人唤醒了美的记忆,并产生了共鸣,一时间竟不知是肉香还是诗美。或许,这就是诗歌的美妙之处及魅力所在。
忽然想起老师讲过,诗人要用形象思维。由于本人愚钝,一直也没有想明白到底什么是形象思维。品味了李培东的三首诗之后,我似有所悟:诗,也要用形象说话。当然,直抒胸臆也是诗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诗人把内心的思想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传达给读者。例如诗人李瑛的《一月的哀思》:
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个这样苍白的日子;
 
我不相信
死亡竟敢和他的生命,
连在一起;
 
我不相信
迎风招展的红旗,
会覆盖他的身躯:
 
我只相信
即使把他交给火,
也不会垂下辛勤的双臂。
 
但,千山默哀,
万水波息,
微茫里,却传来
无尽的哀乐,
哽咽的汽笛。
……
 
现在看这首诗觉得比较直白,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就是诗,是抒情诗。如果诗人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描摹一定的具象,让读者加进去自己的审美体会,那更会别有一番美感在心头。我们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非常简短,前三句共18个字,却并列九景。我们可以仔细想想,这九种景物就是三组九个具象,它们在排列上是不是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仔细品味一下,这三组具象之间是不能错搭的,而且每一组内的三个具象之间都不能改变顺序。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诗眼来画龙点睛,使不同具象有机融合为意境,从而使读者体味到漂泊的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由此,我们可以说:这些具象反映到读者的脑海中,就会产生一种思维的流程和情感的灵动。在你的大脑中通过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着再创作。这样的表现手法,舒婷的《思念》很有代表性: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
 
李培东的诗也深得其妙。
首先,他用抽象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去写具象:
三世的喧嚣
让你看透了人间的繁华
演说家的誓言
不能再激起你的涟漪与波澜
思念渐冷
忧伤结晶
心花开成六角
在迷梦中随风轻舞
飘落
飘落
 
我们都知道,水蒸气遇冷空气形成雪花从空中飘落,是一个及其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这个过程却极其凄美,是思念渐冷,忧伤结晶,心花开成六角,然后在迷离朦胧的梦中飘落。而这飘落的过程,在天地间是千百年的轮回,并且在少年错失的似水柔情中携手漫步,那种微凉的心,是永远的漂泊。从“飘落”到“漂泊”,这其中不仅仅是“雪迹”的改变,也包含着诗人主体内心情绪的变化。吟咏,你会感受雪的忧伤和凄美,也会不自觉的延伸着雪的神话。正如诗人所说:“平凡的陌生人,也有不凡而又熟悉的希冀”(《山中偶读》)。因此,写出平凡人所熟悉的却潜藏在心底的情绪,这正是诗人的魅力。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