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一直保持着很清瘦高挑的样子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7:52 阅读(0)
刘海伟:母 亲
母亲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一直保持着很清瘦高挑的样子,显得略有点儿微弱不禁风。
我也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却不知道怎么入手。因为关于母亲,想写的太多。
外公的父亲原来在河南省商丘市经商,由于诚实守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当地很有名气。新中国解放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归集体所有,外公的父亲思乡心切,便携带一家老小从河南返回了老家。国家为了奖励外公一家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将外公和外婆的户口转为非农业,并将外公安排在县供销社工作,外婆在家照看孩子。
在那个处于解决温饱的年代,外公和外婆为了分到自留地,不再忍饥挨饿,便将孩子们的户口全都入到了大队,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母亲一共兄弟姊妹五个,一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由于母亲和大舅年龄排在前头,自小便挑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
由于要照顾年幼的弟妹,母亲只读完小学一年级便辍学在家,做起了专职“家庭保姆”,以致于现在豆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大舅在生产队挣工分,母亲在家里带弟妹,经常是怀里抱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胸前的衣襟总是磨得黑油发亮,象用面水浆了般僵硬。
我两三岁的时候,县里的生产资料公司拆除重建,为了合理利用资源,雇人将旧砖上的灰土用折刀刮干净,实行计件报酬。为了贴补家用, 母亲便搭伙去干,在那一呆就是好几天,大冬天的,晚上几个人挤在冰冷的床上取暖。手掌粗糙的象千年的树皮,指头全是干裂的口子,口子里滋满了黑乎乎的污垢。母亲干活手快,挣的钱在同伴中总是最多的!
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去工地看母亲的时候,母亲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便去路边给我买包子吃,而她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在那时候,包子可以说就是美味佳肴了!看我吃的又香又甜,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后来,国家落实政策,要把母亲安置到县砖瓦社工作。那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可以说天上掉馅饼了,吃“皇粮”了。而母亲舍不得丢下年幼的我,又担心父亲在家吃不好饭,毅然放弃了那份令人“垂涎”的工作,继续在家当她的农民,重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过着枯焦的生活。
母亲虽然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但是很勤劳,性格也很要强,从来不会让人小瞧自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棉织布,好多时候我一觉睡醒,母亲还在那儿纺棉花、织布、纳鞋底,我和二弟的衣着虽然很普通,却总是干净整洁,令同伴们投来羡慕的眼光。在他们的心里,可能也认为母亲是个特别能干的人吧!
包产到户后,父亲承包了生产队的砖瓦窑,人工脱砖制瓦,虽然苦点,可也给乡邻们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门路,既照顾了家又有比较固定的收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母亲也不甘落后,加入到其中的行列。快到饭点的时候,母亲又放下手中的活计,去给大伙做饭,一刻也闲不住。安徽省逃荒过来的几个人,在母亲的劝说下,也被父亲收留,在砖厂手工制瓦,一干就是好几年,母亲把他们当做乡亲一样,丝毫没有偏待过。大家对父亲和母亲很尊重,亲切地称父亲为“大哥”,称母亲为“大嫂”,这个称呼被他们那一代人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依稀记得砖厂那种忙碌却充满欢笑的场面。
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很注重孝道,她作为长嫂,一直起着表率的作用,用朴实简单的行动诠释着孝道。爷爷60多岁的时候瘫痪在床,她经常变着花样做好饭菜,端到爷爷跟前,好几年如一日,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奶奶一辈子干净整洁,80多岁时年老体弱,没有了以前的精神,母亲经常告诫我几个叔叔和婶婶说,都对他娘(我们这的乡话,意思是孩子奶奶)好点,那么大岁数了,活不了几年了,活一天就让她好好活一天,咱们以后也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