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大海情怀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0:18 阅读(3)

  大海情怀

 
                       梅会林
 
小时候,我看着一滴雨、一片雪,好奇地询问它们从哪里来?大人们告诉我,它们来自于天空,来自于地上的河流,来自于遥远的东方无限广阔的海洋。
 
我生活在冀南内陆地区,家乡的村边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夏季来临,河水漫卷东流。我掬一抔雨水,站在河边,慢慢地松开手指,让雨水投进母亲的怀抱。
我不知道父辈说的大海离我有多远,又有多宽。父辈没有见过大海,就是父辈的父辈以致更久远的祖辈也没见过大海,因为祖辈来自于更内陆地区的太行山西侧。大海于我带着陌生和神秘,我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一颗孩子拳头大的心在想象着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海。
 
我想,大海一定很大很深,有容纳万物的胸怀,要不陆地上千万条河流为何昼夜不停地向着东方、奔它而去?!
 
 
 
后来,我从历史地理书中、从文学作品里读出了大海的模样和品性。大海亘古就在那里,袒露着胸怀。海洋里富含盐分、石油、数不清的生物等人类赖以生活的丰富资源,是一个天然宝藏,任凭开发攫取。然而远古的人类对大海一无所知,把海洋视为黑暗和恐怖的地方。从“海”字本身来看,从“水”从“晦”。“晦”黑暗之意,有记载说“海之言,晦昏无所睹。”可见古人对海洋的陌生敬畏之甚。是呀,在那探索工具低级落后的时代,河海脾气暴戾无常,古人类的认知又有极大地局限,浩瀚博大的海洋怎能不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奈?大海平静时默然无语,莽莽苍苍,烟波浩渺,或阳光下水波粼粼,泛着银光,显得那样地柔顺安详;一旦风乍起,浪花翻滚,怒涛汹涌,掀起千堆雪,伴随着的是狂风呼啸,甚至电闪雷鸣,桀骜不驯,要把整个世界掰碎吞进,给人撕心裂肺的震撼;即使平静下来,望望那深不可测的蔚蓝,望望大海以外目不可及的世界,不免让人生出一种莫名的怯胆。先秦典籍《山海经》描写了海外世界里一个个长相奇异的怪兽,“灌头国”“人面有翼,鸟喙”,“长臂国”“手下垂至地,捕鱼海中,两手各操一鱼”,“一臂国”“一臂一目一鼻孔”,“长股国”“身如中人而脚过三丈,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聂耳国”“双手托其耳,悬居海水中”,映射了古人类对海洋世界感到陌生而好奇、渴望而恐惧的心理。 
 
 
 
为了生存图强,人类从没停止对海洋探索、研究和利用的步伐。像古代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就寄托了古人类征服海洋的雄心。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勇敢地向海洋挑战的恐怕是秦始皇了。有记载:始皇梦与海神战,若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侯。”始皇乃令入海者赉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人类亲近海洋是从接近河流开始,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而居。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对海洋的兴趣始于水的表面,看到水面上飘动的落叶,激发灵感,造出了舟船。1973年,在中国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从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出土了五支小型木桨。经碳14测定,五支木桨距今年代为7000年左右,属母系氏族社会遗物。同层出土的还有近百种动植物和带有榫卯和企口板结构的房屋建筑所用的木料遗存,还有炭化稻粒等。这证明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舟船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滨水而居的人类“靠水吃水”,有了舟船,可以在海边巡逻,捕捉鱼虾,大海养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在我国夏代就有“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明确记载。有了舟船,可以帮助人类突破陆地的拘囿,鼓风扬帆,渡济沧海,远航探求世界的秘密,像郑和七下西洋,展现出了中国人深入海洋、探险陌域英勇无畏的豪气和胆魄。这些探海举动,哺育繁衍了浩瀚深邃的海洋文化,把海洋写进了不朽诗文。庄子《逍遥游》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之大尚且如此,容纳鲲的大海有多大,真不可想象也;唐代诗人钱起《送僧归日本》诗曰:“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明代李梦阳在《泰山》诗中抒发心情:“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在诗人阔达的胸怀中,把东海看得何其渺小!不管对海洋如何描写,都体现出古人那或浓或淡的海洋意识、海洋情怀。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