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嘉峪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23:45 阅读(0)
雄关漫道——嘉峪关
文/张正望
向西,一路向西,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誉满中外的嘉峪关。
嘉峪关地处西陇海经济带上兰州、乌鲁木齐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距兰州776公里,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祁连山,北枕黑山,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要冲。
它曾为古代多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提供了壮阔的历史舞台。商周时期的西戎、氐、羌、鲜卑,隋唐时期的吐蕃、回鹘,宋时的党项羌,元明以后的回、藏、裕固等少数民族,以及历代多次大规模西迁的中原汉族等,都曾在这里聚居、生息、游牧、屯耕和征战。
它曾是历代兵家必争的险关要塞,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从汉代起开始设防,时称“玉石障”;唐代建有“天门关”;五代至宋的“玉门关”又东移至此;明朝建成“嘉峪关”。
嘉峪关、玉门关、雁门关、居庸关、山海关、函谷关……穿越历史的天空,从三皇五帝开始,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大地上,被用作“关”的地方,可谓浩如烟海,不可胜数。关者,“入境之要道,古今之险扼”。在我的印象里,祖国边疆上的“关塞”雄伟坚固,烽燧墩台绵延千里,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洒脱豪迈,又有“塞雁惊飞去不回”的哀怨忧伤,那是一副“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的边塞风貌。
站在陇上这片土地,努力上溯一千多年,我们不难发现有两个演绎中华民族坚守、刚毅、开放而又包容精神的精彩舞台:一个是雄浑的万里长城,在烽火连天、金戈铁马中,忠诚地挺直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个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在这里水乳交融,交流相通,向世界传送着中华民族的声音。长城,丝路,这两个善舞长袖的精灵在华夏版图上蜿蜒向西,一路风尘,终于,在河西走廊山脉之间的一方狭窄处交汇,合奏出一个中华文明的华丽乐章。这是一阕多么令人鼓舞、骄傲而又自豪的华丽乐章,以至当我们走到历史的今天,站在这依然精彩、让世人瞩目的宏大舞台上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已成为一颗璀璨的戈壁明珠,熠熠生辉;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黄金通道,光彩夺目。
到嘉峪关之前,我查阅过许多有关它的资料。诸如雄奇、壮美、悠久、厚重、险绝、挺拔、荒凉等等词汇随处可见,让人感到,它曾是一个固若金汤、马嘶镝鸣,男儿马革裹尸、忠贞报国之所,是一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给胜利者歌唱、让失败者神伤之地。还有,一提到它的历史,就与张骞出塞、班固出征、玄奘取经、丝绸之路、秦关汉月、漠风塞雪等相联系,那“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渡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边塞诗句便在记忆里涌现出来,那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串串脆亮的驼铃声仿佛在耳边回响。在我的心目中,嘉峪关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是一个用沙漠、荒凉叙述往事的地方。塞外戈壁,苍苍茫茫,“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那种距离感,不仅可以用“天边”这个词来形容,也可以用“远古”这个词来描述。
到嘉峪关之后,我的心灵被一处处景观遗址深深触动。下了飞机,坐在大巴车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虽然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却总有挺拔的白杨和垂拂的杨柳在远处招摇,这是当地人“压沙造林”的成果,那一片片苍茫中泛出的翠绿,透露出一股股人类征服自然的顽强和不屈的气息。听当地的同志介绍,嘉峪关的每一方土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而后在这些“入乡随俗”的土壤里,埋入水管,采取滴灌浇注的办法,种植上树苗。经过几代人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这里已遍地种上了沙枣、国槐、柳树、白杨……半个世纪前,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成一座钢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如今,在茫茫戈壁滩上建起一座美丽的绿城,同样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