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初访“普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0:07 阅读(0)

 初访“普理” 

           文/何建华
 
     披一身晚秋的阳光,骑单车出西华城,经过五六次或者七八次西行北折,在豫平原乡间不断头的柏油路、水泥路上飞驰三十多华里,车子扎在了苗里岗村东头。始觉双侧大腿根部酸胀,遂小憩。问老乡,去普理小学怎么走?被告知,走超了,折返东行,学校在陵头岗村北。
     苗里岗、陵头岗、都城岗,三村近邻,俗称三岗。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共豫东特委曾设在陵头岗小学。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革命志士们将学校更名为普理小学。这里离城偏远,交通闭塞,却十分便利地下党人开展工作。如今,悬挂在学校大门口的校牌,银底红字,“西华县艾岗乡普理小学”十分醒目。普理者,寓普及革命真理之谓也。
     普理小学年轻的侯红波校长,热情地接待了笔者这个不速之客,介绍了学校现状,参观红色遗址,补上了一堂久缺的革命传统教育课。
     拜谒胡晓初烈士墓,瞻仰“三岗”革命烈士纪念碑,思绪被拉回到白色恐怖和枪林弹雨的年代。
     大革命时期,中共河南省委屡遭破坏。为加强党对河南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年仅28岁的职业革命家沈东平,来到河南发展党的组织。他来到“三岗”,发展党员,改造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等农民武装,开辟了以“三岗”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使西华的革命形势从低潮一步步走向高潮。沈东平、路岩岭、王其梅等以在普理小学教书作掩护,联合“胡、屈、侯”等革命志士,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将抗日根据地从“三岗”、屈庄核心区迅速扩展到全县,并利用县长楚博合法形式,掌握了县区及乡村政权。抗日武装从几百人发展到6000多人,组建了装备较为齐全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成功地领导了豫东各县的抗日救亡运动。
     进校门右拐,是胡晓初烈士墓。墓体贴地砖砌,底部长方,顶部半圆,水泥罩面,南顶端嵌一石碑,上刻“胡晓初烈士墓”五个大字,正文字小文长,介绍胡之生平业绩。落款为中共西华县委员会,西华县人民委员会,1963年元月。月后空一字,末为日字。墓东西北三面矮松数株,周边无围栏,地面未硬化。
 
     墓北隔小块空地,有一纪念碑矗立。碑高十多米,底座五角形状,碑属五面体,呈锥形,砖混结构,表面稍有脱落。碑顶钢筋上原有木质红五星,已失去。碑东侧大叶女贞一棵,枝叶茂盛,已数十载。碑周围原有数十棵柏树,多年前被村集体砍伐卖掉。
     碑体五面皆刻有文字,据说为晚清秀才凌梦涵所书,貌若欧楷骨架,参以魏碑笔意。从其个别不规范简化字看,似带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人习惯性书写痕迹。就整体文字而言,是对“三岗”革命根据地及全县老区的概说,非胡晓初烈士专属。
     碑正南面刻: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千古不朽!
     西面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光荣万代!
     西北面刻: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切为了社”四字因脱落而不见。
     东北面刻:河南省老区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为了培养老区人民的后一代,使其继承革命事业的优良传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乃于一九五六年冬拨专款项修葺扩建。三岗小学欣值落成,特誌其端末,以资留念。时在一九五七年十月。
     东南面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忠于革命的优良传统!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