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 主角 丑角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09:50 阅读(0)
配角 主角 丑角
配角 主角 丑角
文吴国瑞
今生与舞台无缘,但鬼使神差,在中学里竟然演过三次戏。
第一次是在高一,校团总支书记找我谈话,说为了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准备组织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主角卖艺的老汉和姑娘都已确定,要我担任第一配角---工人,理由是我的普通话比较好,并强调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我脑子里晕晕乎乎,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我一向听话,便硬着头皮反复背诵有限的几句台词。到了台上,两条腿仍在微微颤抖,直到憋足了劲喊出那句著名的台词:“放下你的鞭子!”,心里那只吊桶才掉到了井底。下来后问同学我演的怎样,得到的回答是:“就看见你放在肚子上的两只手特别大”,令人啼笑皆非。
高三上,不知是谁看到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童话朗诵诗《金色的海螺》,就撺辍着要把它改编成剧本演出。其实那就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一个打鱼少年网到一个金色的海螺,海螺变成美少女,两人相亲相爱。少女原是龙王的女儿,龙王得知此事勃然大怒,派夜叉抓回女儿,少年与夜叉展开生死搏斗,并战而胜之,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对今天吃麦当劳、跳迪斯科、泡网吧的酷哥辣妹们简直不屑一顾,但却能使五十年代的青少年怦然心动。说干就干。既然是朗诵剧,班里朗诵最好的两位女生自然成了朗诵人或剧情串联者。我在男生中普通话还算可以,便顺理成章地成了男一号。至于女主角,则选中了班里第一号美女。她虽然个子不太高,但面孔绝对一流: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脸色白里透红,在逆光下脸部轮廓上摇动着一层细细的绒毛,一对黄褐色的眸子常含笑意,越发楚楚动人。看来演戏先选美是天经地义的。登台前几位高大威猛的男生围着她,有的给她整理衣服,有的帮她扎紧头发,眼里一律闪动着柔和关注的目光。我那时个头矮小,又其貌不扬,像一颗未成熟的酸杏,绝不会受到美女的青睐。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和这样的女一号演对手戏,心里自然涌起一种莫名的兴奋。
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借来的服装加上自制的头饰,看上去五彩缤纷;土法上马的道具制造出狂风呼啸,电闪雷鸣;一把二胡、一只提琴土洋结合,演奏出时而高亢、时而幽咽的乐音。我穿着笨重的皮靴,手里的宝剑太沉,几乎无法挥舞,(不知是从哪里借来的“镇宅之宝”)再加朗诵和演唱,已经满身是汗。全体演员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或者说,都进入了角色。令观众惊喜的是没想到一群学生,竟然调动了声、光、服装、道具、舞蹈、歌唱和朗诵等多种舞台语言,而剧情安排又张弛得当,高潮自然,难怪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校长给出了“声情并茂,演技高超”的评价。
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当时那种群策群力的创作热情。除了演员不算,班上很多同学都参与了和演出有关的工作:借服装,借道具,一次次对排练提出意见,演出前大家簇拥着演员送到后台,因此,荣誉归于班集体绝非矫饰之词。演出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徐君仪老师的帮助。徐老师从青岛一中调来教高三化学,三十多岁,他教的化学高考成绩非常好,而他的多才多艺更叫同学们惊叹。在跑、跳、篮球等方面他不亚于体育老师,还能拉一手小提琴。他从头至尾对演出作了指导并音乐伴奏,剧中少年和公主的大段唱词又是他谱的曲。少年的“咏叹调”《大海睡醒了》和公主的离别曲《这是最末的一宵》,前者舒展激越,后者凄婉哀怨,现在我还可以用简谱把这两段曲子记录下来,足见印象之深刻。徐老师眉宇间隐约透着一种忧郁。每当夜晚,从他居住的二楼单身宿舍里,时常流淌出幽幽琴声,化入溶溶月色。演出结束已经九点多了,我在海风的吹拂下慢慢走回家去。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递给我一块温热的煎饼,才觉得肚子确实有点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