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是”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2:48 阅读(0)
父母的“不是”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戊戌狗年春节在即,就在这亲情召唤、众心思归的时刻,有一则社会新闻从斜刺里杀了出来,与万家团圆的氛围撞了个满怀——一名曾经的四川省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美国一所排名前50大学的硕士生,写了一篇万余字的长文控诉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是,与他们切断联系,从此决裂,再不相见。
随后的评论几乎分为两个阵营,有表示理解的,认为这样的父母确实过分,觉得“决裂”长文说出了自己想说而没有说的话;有表示反对的,认为这个“巨婴”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
对于争论,我不想参与,问题本无可厚非,父母即便有不妥也是父母成长中的不周之虞,同样,这样长不大的“孩子”即便有问题也应该是个人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或许等他按照个人规划读完北大心理学博士后,“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所谓亲情之间的“仇视”,一切都不是事儿,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父母的种种“不是”。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可以选择,可以私人定制。为人父母上岗之初,也没有得到培训就匆匆面对一个共同创造出的新鲜生命。孩子在成长的同时,父母同样也在成长,当我们埋怨父母不理解我们时,其实作子女的又何尝真正理解过自己的父母呢?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地数落自己父母的不是,或以青春期为名对父母叛逆,甚至像这个“状元”一样与父母决裂,是因为父母之于我们的亲情是单向的,不是对等的,不是他们给了你多少你需要偿还多少,也不是他们做了多少你也要做多少来回报。所以,作为孩子的一方尽管是被动的、毫无选择地面对自己的父母,他们无法预料自己面对的是严父慈母还是狼爸虎妈,但他们却可以从一开始就观察和记录下父母的一切言行,他们可以从容地挑剔父母的种种不是,他们也可以把一切暗暗积攒在心里,等到有朝一日羽翼丰满时跳出来数落父母的不是,或者像“状元”一样干脆与父母决裂。天下父母之于孩子的,说得崇高点,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无私之爱,说得薄情点,这也是父母欠孩子的“债”。世界上有多少欠账可以还得清,唯有父母之于孩子的永远还不完。子女该怎样面对父母的“不是”,也应该考虑到这些亲情牵绊的因素,而不是终于等到“翅膀硬了”“受够了”的那一天才揭竿而起,与父母叫板,给父母难看。
从争论的焦点分析,父母的“不是”都体现在抚养方式方面。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人的抚育后代方式一直在改善,从传统的父母命不可违,到现在的父子如兄弟、母女似闺蜜,抚育方式的变化越来越贴近时代和当下的社会生活。穷养也好、富养也好,虎妈也好、狼爸也罢,大都是不同家庭根据各自情况所进行的教育实践,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对子女的尽心关怀抚养,对孩子的用心关注培养,依然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当然,也不排除过分溺爱,不排除不同程度的忽视。就像这个“状元”所控诉的那样,他在美国读书期间父母让老朋友照顾他、高中时想换座位却被父母建议与人好好相处、在即将大学毕业时被亲戚取笑小时候不会剥鸡蛋却没有得到父母声援,这些看似正常的“溺爱”和“忽略”似乎并不过分,但却成了他眼里父母“肆意操控自己”的证据,成为父母的“不是”。如是这般,父母的“不是”可谓罄竹难书,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貌似听话的孩子,在心里的某个幽暗之处一直悄悄地记着一笔“变天账”,当父母的谁会想到自己当年一句有口无心的话会成为多年以后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被人拿去做了“投名状”。我不敢想像,父母子女如果为了以防不测,都成为战战兢兢的“职场对手”,原本其乐融融家庭氛围会天天上演“喜盈门”?那决不可能!不演成家庭版的“无间道”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