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灌河传说(之二) 四、盐的传说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9:20 阅读(0)

灌河传说(之二) 四、盐的传说

 灌河传说(之二)

作者 | 王立章

四、盐的传说
 
 
 
盐是人类不可缺的物质。它不仅可以食用,在工、农、渔等诸方面,应用更为广泛。
 
灌河是母亲河,两岸育有华夏子民,他们用智慧、精神,建实业,富国养民。清末,淮南盐业衰退,通州、泰州、扬州及湘、鄂、赣扬子四岸盐商,云集灌河两岸,毁荡兴滩,建立济南场七公司,开创江苏近代史的辉煌!
 
盐是人民生活中的无价之宝,古代文人为塑造盐的价值,留下很多美丽传说。
 
人类繁衍生息与盐有密切关係。人体缺盐,面黄鬓白,混身无力,周身长毛,体质差,寿命短。人类最早发现盐是山中的盐质石块,野兽舐、鸟类啄,以补充体内缺盐成份,人类发现后,群起捕兽,肉可食,充饥,皮裹体,度暖,肉内的盐分,用以补充人体缺盐所需。逐渐人体发育有所变化,身上的毛稀少,力气倍增,白毛转黑。
 
炎帝神农氏属下一个部落,在山东胶东半岛,有位少年瞿子,他天性活泼,聪明伶俐,勇敢坚强。
 
东海龙王三太子,无视人类的生存,一时玩性兴起,掀起狂风暴雨,推动滔滔巨浪,夺去瞿子母亲及海边居民的生命。瞿子决心煮干海水,整治海中恶龙,为母亲和乡亲们报仇。
 
每天从早到晚,瞿子用陶罐舀海水蒸煮,时间一久,发现罐底有一层白色晶体,舌舐之,味觉咸涩,兑水可消暑,煮菜味美。长期使用,可补充人体缺盐所需。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家家仿效,户户煮盐,形成一方气候。
 
不久,炎帝知道,询问瞿子整个煮盐过程,大加赞许,封瞿子部落为夙沙氏,瞿子封为大臣,专门负责煮海熬盐,并给白色晶体取名叫“盐”。广称“百味之王”,夙沙氏称为“盐宗”。故有“酒之杜康、茶之陆羽、盐之夙沙”之说。
 
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也成当权者利益的主要物品。夙沙氏煮盐,风靡中原,为争得控制权,炎帝和蚩尤在涿鹿打了数仗,使百姓民不聊生,煮盐进程受到干扰,人民怨声载道。
 
 
 
一天,王母娘娘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知道炎帝和蚩尤为争夺煮盐权在开仗,不仅扰民,而直接影响盐的熬制。蚩尤在人间作恶多端,民怨极大,应除之。王母即排鸾驾,亲到九天娘娘处说明原委,九天娘娘早知这事,蚩尤在凡间,没有玉帝王母旨意,不便干预,王母亲传御旨,立即答应。九天娘娘驾起祥云,风驰电掣般来到逐鹿,炎帝和蚩尤正在大战,眼看炎帝又要战败,九天娘娘掏出捆仙索,口念咒语,捆仙索飞似地将蚩尤捆住,炎帝一刀砍下蚩尤头颅。并向九天娘娘致谢,娘娘返回九天。从此,煮盐由炎帝领导,仍由夙沙氏统管,百姓专心煮盐,人民又得安宁。
 
人类的进化,大脑逐渐聪颖,经过艰苦历程,对盐的食用、护体等方面掌握很多常识。
 
初时,男女裸体,无有丑俊之分,更不因裸体而有羞涩之感。北方天凉,他们用火烤、草裹,学会群捉兽类,火烤蘸盐,肉味香可食,兽皮裹体或铺盖,可取暖。但晒干的皮,坚硬无柔性,对皮肤有摩擦伤害作用。夙沙氏用器皿煮盐,不小心戽在兽皮上,时间一长,便发觉兽皮变软,经反复试验,盐硝可束皮,束后的皮,薄软有柔性,可任意剪裁缝合,兽皮衣即产生。
 
炎帝妻子病故,为保存尸体,用盐腌制,悬棺于大厅之中。有一回,侍者为炎帝送饭菜,经过棺下,棺内滴下一滴血水于菜内,侍者怕事,仍将饭菜送去,当炎帝吃到这道菜时,口感特别,十分可口,动问侍者,侍者不敢隐瞒,说出实情。炎帝即让橱子用盐作佐料烧菜,味鲜中带咸,菜爽口好吃,便将盐做菜食用。百味盐为先,故称盐为百味之王。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