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童年的中秋节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9:14 阅读(0)

 童年的中秋节

 
作者 | 朱阜宏
 
 
 
母亲在世时,每当中秋节,兄弟姐妹们不管是住在乡下还是城里,不管离母亲住的地方有多远,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地回到母亲身边,跟母亲一起过中秋节。可自从母亲去世后,我们过中秋的氛围就变淡了,以往那种急切回家看望母亲的热情也不再有,兄弟姐妹们各过各的日子,打个电话、发个微信送个祝福的话语和图片就把心意表达了。母亲不在了,更让我们怀念曾经尤其是童年时跟着母亲过中秋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日子,我们就天天盼它快快地到来。过去,我们家跟农村大多数人家一样贫穷,平时粮食紧张,大米、白面一个月吃不了几回。但不管怎样,中秋节我们家一定要做月饼的。到了中秋节,我们就能看到母亲做月饼,吃到母亲做的月饼了。
 
中秋节的这天早上,母亲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小麦面倒在一个脸盆里,放进适量的酵子,用温水把它拌匀,再把脸盆放到锅里加温让面发酵,用我们当地的口语说叫涨面。吃过午饭,母亲又拿出准备好的芝麻放到锅里炒,炒着炒着,一阵阵芝麻的香味就飘进了我们的鼻孔,马上吊起了我们吃月饼的口味。接着,母亲把炒好的芝麻放到一个大玻璃瓶中,用擀面杖慢慢地把芝麻捣碎。最后,母亲再把捣碎的芝麻与买来的白糖或红糖相拌,这就基本做好了包月饼的准备。天要晚的时候,中秋的圆月慢慢地升起来,母亲就带着我们开始包月饼。
 
这时,早上放在锅里脸盆中的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发酵已经涨得满满一盆。母亲把涨好的面先扒出一团放到桌上,两手用力揉面,直到把面揉匀揉透。母亲把揉好的面团拍了拍拉了拉,面团又变成了长长的小膀子粗的面条。母亲用菜刀把面条切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小面团,再用酒瓶把小面团压扁。包月饼时,用调羹从玻璃瓶挖一些芝麻糖放到压扁的面上,用两手把扁面抟捏起来,芝麻糖就被包在其中。两手再轻轻地压几下,把它做成圆圆扁扁的形状,月饼就包好了。
 
母亲先是一次包好二三十个月饼,估算能够放得下一锅。月饼下锅前,母亲叫我们哪个去烧火,把锅烧热。如果没有人愿意去烧火,母亲就下命令似的指派哪个。当有人坐到锅堂口烧火时,母亲就站在锅灶上炕饼。她先在锅里浇一些油(防止月饼被炕焦),再把包好的月饼一块一块往发热的铁锅里贴,直到把包好的月饼都贴到锅里,盖上锅盖焖。烧了十几分钟,母亲揭开锅盖用锅铲子把月饼翻过来再炕。过了一会儿,锅里的月饼还要翻。翻锅的当儿,母亲继续包月饼,准备下一锅炕饼。
 
 
 
经过几次翻炕,锅里的月饼就被炕透炕熟了。母亲把炕好的月饼铲到准备好的竹匾里冷。可是,我们往往又等不得,刚出锅的月饼很烫,我们就抢着拿吃,不小心猛咬一口被烫得哇哇乱叫。母亲笑着说,看你们好像十八辈子没吃过月饼,小嘴这么馋。你们放心好了,今天是八月半,月饼保你们吃个够。
 
母亲说的不假,每年的中秋节,我们家都要做不少的月饼,够我们吃好几天的。后来我们一个个长大,有的去外面上学,有的去外面工作,加之过去中秋节又不放假,留守在家里吃月饼的人就越来越少。尽管如此,母亲做月饼的数量却不减。因为,母亲总忘不了要给在外工作或学习的家人带个份子。或是托人捎去,或是等到星期假日,让他们自己回来拿。
 
再后来,我们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每到中秋节,我们就自己做月饼吃。当然,也有人怕麻烦懒得做,就到商场超市里买现成的月饼。有时,我们还在中秋节前带话给父母,让他们不要做月饼了,我们做月饼给他们带份子。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我们更不让她做月饼。每到中秋节,我们把做好的月饼送给母亲。城里的哥哥姐姐如果自己没做月饼,就会带一些有档次很好吃的商品月饼给母亲。但母亲好像总是吃不惯这些城里的“洋月饼”,等到哥哥姐姐一走,她就把洋月饼分给了自己的孙子孙女和邻居的小孩吃。原来,上了年纪的母亲更喜欢小孩,她想把洋月饼留给喜欢吃这些月饼的小孩吃。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