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庄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3:12 阅读(1)
小于庄
王艺
我与小于庄的交集并不长,但后来的日子里经常想起它。
小于庄是在我上初中时的学校西北角一里开外的村子。读初二时,我的小学同学转入我校。小于庄是他姨家。因此早已厌倦学校住宿的我也借住在他姨家。我每天下了晚自习连同我同学姨家的刚上初中的小儿子三人一同从学校的东门出来绕过北院墙穿过田间地头的沟沟坎坎深一脚浅一脚的奔行。期间装鬼吓唬彼此会更加速行走的速度。逢到下雨天要多费一半的时间。
小于庄小得很,全村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村东到村西只有几十步远便被一条大河横亘。除了几家的男子要走过独木桥在河西的窑厂干活外,小于庄的人出门都是要往东走的。小于庄的人很热情,不几天我这个外来客就享受见面被问候的待遇了。
小于庄人的日子光景不太好。我同学他姨家的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家中两个儿子都已不小。我们称之为大哥的大儿子在村西窑厂干活。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我同学的姨夫农闲时是个走乡串户的货郎。卖些针头线脑的日用品贴补家用。家里的几亩地勉强糊住口,就那样还是要靠吃些杂粮度日。这在农村也不多见了。这样的经济状况对于起房架屋这样的大事情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一家人都很乐观,硬是从牙缝里节省积攒下来钱在村东盖起三间瓦房给大儿子结婚用。我们也顺势住上了新房。
和我不同的是,我同学和他表弟是下了晚自习再回家吃晚饭。我是吃了晚饭下了晚自习随他们回去睡。吃过学校食堂的人们可能都会有和我一样的体验。毫无油水一成不变的那点食物在两节晚自习消耗下来早已饥肠辘辘。面对同学姨家人的热情相邀。即使只是些粗茶淡饭但对于肠中空空如也的我的诱惑力不亚于山珍海味的美味。出于自尊的自我约束力和对这一家子生活不易的同情,只有虚伪的避让,。那种感觉我想这一辈子都无法忘却了。有个亲戚真好啊。
我在他们家吃过一顿饭,还是个中秋节.。那时国家还没设立中秋节假日。我从家里带去一块月饼,一根黄瓜。那个时节不想现在有反季节蔬菜,黄瓜在中秋节已经很烧少了。在学校南边卖卤肉的地方买了一些卤豆腐皮,上面星星点点地沾了一点肉沫。那是当天我们唯一的“荤菜”。本来我是想买些卤肉的,但我一星期就那几块钱零用钱,思忖很久还是没舍得。这成了我心中的一件憾事。
尽管如此,那个中秋节过的还是非常快活的,尽管连个炒鸡蛋也没舍得吃,窑厂干活回来的大哥还是说了感激的客套话,说菜都是我带来的,好在家里的一瓶白酒消弭了欠缺与亏空,我们几个狂放的对饮喝的脸红耳热。并晕头晕脑的跑到新婚不久的邻居家看武打片到深夜。
我记得初中毕业十多年之后我和我的同学有去过一次小于庄。大哥的孩子已经七八岁了。但兄弟两个和老父亲都奔波在外讨生活没有见上面。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于庄不知可好,这一家人的生活是否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