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蝉,我们叫“知了”。幼虫唤作“知了猴”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22:25 阅读(0)

 家乡蝉鸣

辰月
 
蝉,我们叫“知了”。幼虫唤作“知了猴”。无蝉不成夏。“知了”叫,夏天到。蝉鸣,夏天才有味道。
家乡的蝉,根据形状和叫声,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常见的蝉,是“蝉”的典型代表,也叫“知了”,个大,通体黑色,在树的高处,一般不动,若动,却是倒着,或者撒一股尿直接飞走,不受到惊吓,一般是不会飞走的,入夏以后,“知”声一片。
第二种,家乡话叫“唔嘤马子”,身体灰色,微微泛些淡绿,警惕性很高,飞的快,一般在树干不高的地方,容易被人发觉,一旦停在树上,就急匆匆地叫,“唔嘤唔嘤唔嘤马......,唔嘤唔嘤唔嘤马.....,唔嘤......,马.......”,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碰到危险,也是慌慌张张一股尿,叫到半声“唔嘤………”就飞走了,匆匆忙忙的,很好玩。
 
第三种,叫“捎千子”,声音小,个头小,半截小指大小,灰黑色,只会发出“吱、吱”的颤音,一般在成片的树林内,因为个小,很不好找。
第四种,叫“毒罗”,叫起来“毒……罗,毒……罗”,灰黑色,个头与“捎千子”差不多大,大多在傍晚的矮树上有,或者早饭前后,正午一般不叫。还有一种不会鸣叫的蝉,我们喊它“哑巴”,说是母的。四种蝉当中,都有不会叫的。
 
蝉的幼虫一般在夜晚从土里钻出来,攀树蜕皮。夏夜寻知了猴,即是劳作,也是游戏,如钓鱼一样。
家乡遍地是果树,樱桃、苹果、桃、李,到处都是,果树地里蝉自然多。蝉在果树上下籽,破坏果树枝,为果农所不容。果农脑子活,在树干上缠一遭胶带纸,蝉攀到胶带纸上,胶带纸滑,就跌落在地上。蝉不屈不挠,再攀,再跌落,再攀,本能导引,可叹可怜。
 
地边闲坐的果农,凉快透了,提个矿泉水瓶,打开手电,每棵树下走一遭,把精疲力竭的知了猴捡起来,一个一个塞进瓶子里,再把瓶子里灌些水养着,要么到村头小贩那里卖掉,一只五角到七毛,一晚可以买到三四十元,要么扔到冰箱里冷冻起来,客人来了,可炒可煎,美味一道。
其实,把知了猴放到火里,烧熟了,也是很好的味道。有人把知了猴一劈两半,用油炝锅,再放些辣椒,少放盐,味道更刺激。总之,是难得的一道美味。
大人、孩子还是喜欢夏日晚上,成群结队到杨树林里摸知了猴。远处看去,手电筒灯光闪烁,人生鼎沸,其实是为了好玩,与其说摸知了猴,倒不如说是夏夜饭后的消食更贴切。
 
白天找知了猴,得用撅头刨地,或者用锄。知了猴在地下几公分的洞里藏着,等待夜晚出洞,不想被有心人刨到,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记得那年父亲在老家盖房子,我们回去帮忙,中午休息,弟弟带着几个孩子去沂河边上抠知了猴,无意发现有家冬天养蒜苗的畦子里,底下铺着塑料薄膜,薄膜下面有微微的蠕动,打开一看,哇,全是露头的知了猴,50多个呢。也算是一次奇遇。
幼时家乡正是树稀时,找个知了猴也是很稀奇的事情。好不容易找到一头,把玩够了,小心放到蚊帐里,让它自在的攀。第二天早晨醒来后,蓦然发现,一只蝉在睁大眼睛看着你,令人感到十分新奇。
现在,人们在钓鱼竿头上缠一块胶,到树下粘蝉,有的一天能粘上千个,也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说蝉是美味,其实俗了。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寄情鸣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声宁静飘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伤离别、愁思与不舍;“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却是满腹牢骚,劈头盖脸撒向无辜的蝉。情思万种,皆为一声蝉鸣。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