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那是父亲一直思念着的故乡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2:47 阅读(4)

那是父亲一直思念着的故乡

 

文| 王兰军(甘肃)
~ 故 乡 ~
   
 故乡,在许多人的心中,就是个永久的忆念。        
 比如我的老家在陕北,那里是父亲的故乡。对于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来说,家乡就是个迷茫的观念。因为我们很少回老家去,对那里的人和事都不大了解,更g不要说那里的山山水水了!       
 这也难怪,父亲自从扔掉放羊鞭参加八路军,十几岁就跟随部队南北转战,最后在解放兰州的战役后才留驻甘肃,算是基本稳定了下来。也许这是许多部队在战争结束后共同遇到的结局。我印象中我们家在兰州住的时间最长,两三岁时家就在永登县著名的满城里居住,因为小,那里的一切现在已记得不大清楚了,隐隐约约中只有那高大的城墙似乎还依稀存留在脑海里。到了六十年代初父亲又调回老部队,因而把家搬到了省城,所以我们就成为真正的兰州人了。我一向不认为我们是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把兰州看成第二故乡,而是在心里确认兰州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当然,老家还是老家,永远都不能否认的;父亲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他时常给我们灌输老家的理念,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和源。早期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一直抽不出时间回家看看。直到六十年代初一个偶然机会才顺路回老家待了一至两天,此后他常常在后方与前线边防部队之间奔波,忙于军务,回家的机会更少了。直到离休以后,父亲才带领我们回过两次家乡,那时老家的老人已经不太多了,幼时的玩伴所剩无几,父亲也只有一个多病的弟弟在家,感觉上有些凄楚,在家乡亲人们的引领下我们陪着父亲四处走访,寻找小时候住过的旧窑洞,挑水用的老土井,当年家里租种的那片土地,还有为放羊而奔波的后山沟,以及沟里头的那口泉眼水……父亲在家的时候,每日与家乡的老人们吃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回味着幼时儿童期的稚嫩情趣,感受着故乡亲人们之间的深深情谊,并给一些老人和我们的叔父留下了一些看病的资费,度过了一段很愉快的时光。最后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眼里盈满了的泪水,可能他已意识到将来没 t有机会再回老家了,复杂的心绪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其实,对于老家我们一直是有感情的,小时候常常看到三伯父写来的家信,这是让父亲很高兴的事情。——大伯父、二伯父由于积劳成疾,走得很早,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我父亲排行老四。三伯父和叔父也来过兰州几次,每次父亲都要抽出时间陪同他们上街逛公园,安排好家里的食宿,哪怕晚上开会或处理工作到十一二点,弟兄几个还要在床上交谈至天明,然后不见疲倦地去出早操,让我们感到了兄弟之间的浓浓手足亲情。三伯父和叔父对我们很好,每次都给我们带来家乡的土特产,好吃的核桃大枣柿饼,以及父亲喜欢的小米小杂粮等,所以我们也常常盼着家乡来人,为我们带来好吃的东西。       
三伯父是读书人出身,想当年父亲弟兄五个,虽然家境贫寒,可爷爷总觉得几个兄弟中应该有一个读书人,再穷也要供出一个来。好在五兄弟在当时的村子是属于男丁多劳力强的一家,无非家里人苦作一点就是了。三伯父幼时聪慧喜静,是块读书的料,又肯用功夫,学习一直很好,后来在学校教书,写得一笔好字,是老家方圆几里公认的秀才。毛笔写来的信全用繁体字,一笔一画工整的楷体,颇见功夫,现在想来是很好的书法了。尤其信封竖式写就,字字有力,若刀刻铁铸般透着刚劲,常叫传达室的人们多看几眼。我每次都会盯着信封上的地址那一部分字,思索一会儿,上面有一个有趣的字:“鄜”,是我们老家的旧县名 。这个字比较难认难写,解放后国家将“鄜县”改为“富县”,算是删繁就简吧。但三伯父习惯写繁体,总是写成“鄜”,字比较少见,所以印象深刻。上中学的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语文课本上毛主席和鲁迅的文章较多,有一篇课文是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里面有一句话:“在延安学了,到鄜县就不能应用”(鄜县位于延安南面约七十公里);是主席用来批评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的,当时全班只有我一人准确地读出“鄜”的读音,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也很得意,可谁知道呢,那是我老家的县名读音,我怎么会读错呢?!后来我读中文系的时候,唐宋诗词课上老师讲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仅这第一句就让我感到亲切,鄜州就是指我的老家啊!现在这首诗还能流利背诵下来,就是因为里面有“鄜州”二字。随着家乡老人们的故去,父亲也离开我们十年了,我们和老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无论怎么说,小一辈间的关系都不会像老一辈那样瓷实密切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