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我家门前黄河流(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0:07 阅读(0)

 我家门前黄河流(下)

 
文/戴兆民
 
 
                         看脸子
 
会看脸子的孩子有糖吃!
意思是说,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容易得到便宜。
然而,对于祖祖辈辈喝黄河水长大、靠黄河生存的人们而言,却另有深意,他们看的是黄河的脸色,是对黄河秉性的深层解读。船工、渔民、纤夫,大人、孩子,打第一眼看到头顶上那面白帆起,“看脸子”便深植于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他们的求生之道。
“看脸子”很神奇。
黄河是一条活龙,神秘、多变。不了解她的人会感觉简直不可思议,刚刚还是才没脚面的浅水滩,一会儿工夫就成了深不探底的水洞子。而看似安全的浅水区,最为凶险。在这浅浅的黄水下,往往不留痕迹地藏着烂泥窝,里面是数米深的红稀泥,一脚下去,立刻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若无外力施救,任凭水性再好,也无济于事,几分钟就能把人吞没。
当然,了解她的人们,只要在河边一站,立马就会看出玄机。
“水面啥样,水底啥样。”
河边上的人们常这样说。
一般说,风平浪静时,水面越平静的地方水越浅,浪花越大的地方水越深。刮逆水风时,浪越大水越深,浪越小水越浅。反之,刮顺水风时,浪越大水越浅,浪越小水越深。平坦宽阔的浅水滩上,均匀细碎的水花下是硬沙板,很安全。在细碎的水花中,如果凸现非常规则的水圈圈,并向四面散开,这就是烂泥窝。
在我的家乡,“脸子”是个具体化的概念。
站在河岸上,一眼望去,浅滩与深水之间有一条斜斜的直线,这就是“脸子”。它是安全与凶险的分水岭。“脸子”的神奇在于,它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水势不断变化。
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这条黄龙,历经千山万水、跌宕回转,形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她不是按固定水道走,而是随意在河道中翻滚,所携带的红泥和流沙仿佛两把利剑,开合自如、相得益彰,不停开辟着新通道,往前奔腾的同时,不断左右摇摆。
红泥较重,粘度也大,但容易与水混合形成泥浆,不易固定,一般处于深水层。流沙较轻,粘度小,一般处于水上层。一旦水流将红泥和流沙混在一起,搅成多层结构,就很容易结成韧性很强的沙泥岗子,随着岗子不断升高,水势受阻,泥沙沉淀加速,主流就冲破旁边较薄弱的浅滩形成新通道。原本深不探底的主河道就会渐渐形成鱼脊式的沙滩露出水面。
如此,巨龙在不经意间,便完成了一次优雅的转身。
“脸子”实际是主流与回流的交汇线。奔腾的主流在冲刷浅沙滩时,受水下地势阻碍,会在水面上形成局部反流现象叫回流。回流里水浅、主流里水深,“脸子”便是分界线。它一侧是刚过脚踝的浅滩,另一侧便是水深流急的漩涡区。漩涡是主流与回流反向摩擦形成的,像一把把大锥子,直冲浅滩根底,掏出水洞,人一旦被漩涡卷入水洞子,上顶沙板,脚陷烂泥,绝无生还希望。大漩涡的吸力相当逆天,甚至连大木船都能掀翻、吞没。
在黄河里行船,考验的就是掌舵人“看脸子”的眼力。由于“脸子”随水势而动,掌舵人必须随时通过它,对水流做出正确判断,调整航向,如此,方可使好八面风、行得安稳船。在这里,会看脸子已不仅仅是有糖吃这么简单了,那是保命的本事。
黄河母亲是博爱的,也是严厉的。“靠水吃水”获取的固然很多,然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需要付出的也往往很惨重,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正是在这获取和付出中,一代代黄河儿女们靠胆气、血泪和汗水凝聚着智慧,传承着顽强的生存之道、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壮丽传奇。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