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记忆中的梁村古塔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3:55 阅读(0)

 记忆中的梁村古塔

 
          作者:俱旭辉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行走在乾县之八——梁村》。其“历史人文遗址”中,有中曲塔的记载。随之想起了老梁村人可能会有印象的那座古塔。赶紧在网上询问同村小我几岁的一位好友:“还记得咱们村的塔吗?”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塔的来历和作用。我想他是老师,长期在家乡教书,应该知道这一切。不料他说不知道,反问我:“在啥地方?为啥没有了?”吃惊之余,我想,应该把自己记忆中的这座古塔写下来。
 
 原来,这座古塔在梁村南街村正南方,离村口约三百米远的田里。形制为下方、中凸、上圆,高十五米左右,实心。如果没有记错,大概有五层。塔的基座是又厚又大的砖头,约两三米高。第二层有个四面突出、宽约二十公分的平台。平台上面,是方形的塔身,四面为约三十公分高、两米多长的汉白玉石条。每个石条面上,都刻满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图案。第三层,仍然是个突出于二层的平台,平台上依旧是四壁石条,都有字,只是窄于矮于二层。第四层应该是塔的主体部分,高约四五米,形似又圆又大的肚子,肚子的四面正中,各有一个像窗户似的方框,方框里镶嵌着灰黑色的石板,面上都有大字。第五层是渐次收缩的圆形,高约六七米,外面箍着十几道铁圈,一层一层直到顶部。塔顶是个又圆又大的盖子,盖沿儿下垂,一曲一弯的边子上,有精美的纹饰,垂沿凸出的地方,在八方位置各挂着一个铁铃铛,随风摇晃时,可以听到叮当叮当的声响。塔顶心上面因为有积土,长了一些草和一棵永远也长不大的小树,除了冬季,可见绿色。恰似古塔戴了一顶帽子,露出了一撮头发,扎了个天帽嘎子。
 
 长大后去北京,看到北海公园的白塔,不由想起了家乡的古塔,觉得除了颜色不同,形状一模一样。只不过在我印象中,家乡的古塔更高大,更雄伟。
 
 
 
 那时候,古塔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里。乾普公路从塔西经过,上塬的另一条村道在塔东不远处。村里人去地里劳动,必从塔下往返。从小,我们老围着古塔玩。大点了,就爬到塔的二层,可以坐在台阶上。胆子大点的,还会在上面绕着塔爬一两圈。最多的还是,咿咿呀呀去辨认刻在石条上的字。印象中,文字多是人名,有姓俱的,姓彭的,姓刘的,姓陈的,姓门的,等等。三层以上太高太窄,没见有人爬上去过,估计,谁也不知道那上面刻的是什么字。
 
 古塔在的时候,是梁村的一大景致,又是梁村人的骄傲。它高大雄浑,庄严肃穆,与苍莽的南塬遥相呼应,象威猛的武士守护着村庄。经常看到,南来北往的人,会在塔下久久驻足,指指点点,看个不够。还见到,经常有人架着画板,在塔下作画。画面以塔为主,从不同角度,把近处的田野、庄稼,远处的南塬、村庄,都纳入画面。也有人请村里的照相馆,在塔下架起机子,给自己和家人留影。在外地工作的叔父就是其中一个。小时候,我婆房子墙上的镜框里,有好几张叔父和其他人在塔下的照片。
 
 村里人很珍重古塔。某种程度上,视古塔为精神寄托。塔虽在田里,周围的那一圈塔基地,是不会去乱挖乱动的。麦穗扬花前后,会有三三两两的善男信女,在塔下或者田边地头烧香秉烛,顶礼膜拜。我们小孩在塔下玩耍,有时比试谁把小土块小瓦片扔的高,看谁能碰响塔上的铃铛,过路的大人发现了,就会呵斥阻止。其实他们知道,我们扔出的那点高度,根本不可能碰到铃铛,而是不忍心小土块小瓦片会砸到塔身。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