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妙的诗和远方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0:02 阅读(6)
致敬新妙的诗和远方
这是一篇关于介绍重庆涪陵地区一个叫“新妙”镇子的散文。文章让许多 外地人对“新妙”有了认识。当然,这些认识与作者房间突显的老街、竹篱笆行动、刘伯承元帅纪念馆是有关系的。作者抓住了小镇的突出特点,把小镇的自然与人文呈现出来。实现了文章写作的宣传功能。对于许多写作新人而言。此文是可以作为地域推介类文章的写作范本。(赵云翔)
致敬新妙的诗和远方
何龙飞
新妙,顾名思义为新奇而美妙,寄予了人们几多褒扬、向往和期盼,可想而知。位于重庆东部、涪陵区西部、距涪陵城区45公里、距重庆南岸茶园新区37公里的新妙镇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156”战略,实现了新奇与美妙并存的夙愿,拥有了诗和远方。今夏,参加涪陵区作协赴该镇采风活动后,我们不约而同地向新妙的诗和远方致敬。
说真的,以往我们去过新妙镇多次,但多是工作之需,仅仅走马观花,就无写作的冲动。此次采风,因营造了文学的氛围,加之须完成“作业”,便有了不写不痛快之感,创作的欲望就陡然升腾,只任新妙镇的古老沧桑与发展巨变亮堂我们的双眸,打动我们的内心,陶醉我们的灵魂。
不是吗?那天,镇政府会议室内,我们欢聚一堂,听取了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郑杰关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得知该镇幅员面积139平方公里,辖22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5.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3.8万人;拥有230年历史,古称新庙,1932年更名为新妙,现已是涪陵革命老区重点乡镇、文化名镇、产业重镇、西部的交通枢纽、城市新家园、首批全市商贸强镇、重庆最具投资价值小城镇、重庆市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刹那间,新妙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辉煌的成就犹如放电影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业绩越来越骄人,其影响越来越深远,其形象越来越像奋进的诗,已然深深地震撼着我们,不能不令我们钦佩与点赞。难怪乎,冲着新妙越来越浓的诗意,我们聚集在镇政府门前,伴随着摄影师按动快门的“咔嚓”声,定格成永恒的精彩瞬间,以礼赞与铭记新妙这首欣欣向荣的诗。
行走在街道上,会感到新妙是灵动的诗。瞧,颇具风貌特色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彰显新妙的大气与磅礴;一棵棵行道树苍翠欲滴,像列队欢迎的士兵,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再在风儿的吹拂下,摇曳着叶子,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尽显新妙的优雅与婀娜;穿梭的行人,吆喝的小贩,生意兴隆的店铺,播放着流行音乐的杰勋、力帆、元帅广场,一起构成新妙场上动人的风景。最为吸引眼球的是街道两旁的四百余口水缸、碓窝与猪槽内,栽满了花草,而且盛开得缤纷、绚烂,随风飘来淡淡的清香,潇洒了我们的视觉与嗅觉。置身于其间,恍若来到世外桃源,怎会把新妙与“旱码头”紧密地联系起来。不知不觉中,新妙街道这首灵动的诗已将我们感染与浸润。
值得一去的是老街。这条近1000米长的老街朴素得很,一律的石板铺就,略微拱起,利于排水,不能不让人叹服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与卓尔不群;两边穿斗式的木房子陈旧而整洁,透出古老与沧桑。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们以木房子为家,哪怕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也会魂牵梦萦,把木房子及其岁月当作精神寄托与永远的怀想。同行的国家一级作家谭明就曾生活在这条老街上,虽然早已离开老街数年在外工作,但总会把木房子作为乡愁,总会把老街写进诗歌里。看,他在老街遇到了多年不见的亲戚,分外亲切,还能扳起手指数出哪家哪户在哪儿住,俨然是个“老街通”,丝毫不比作向导的“新妙通”、镇老领导何应强逊色;一家老式理发店里,老大姐正在给顾客理发。见我们到来,便给我们介绍:她家祖传的理发技艺,已传至第三代人,既服务了群众,赢得了口碑,又传承了家风,热闹了老街,值得。望见她的一丝不苟样,我们不能不被折服;一位中年人勤俭持家,依托兰花、根雕等项目,终于发家致富。按理说应该到新街或大城市居住,可他依然住在老街,经营着她的事业和小家,享用着幸福和安康;老街上老者居多,三五一群,七八一伙,聚在一块谈天说地,回忆往昔,珍惜现在,畅想未来,其乐融融,无与伦比。就连已96岁的老大爷还耳聪目明,参与到侃大山中来,引来我们的围观,并与其合影留念。正是这些老年人,见证了老街曾经的繁华与世事的变迁,见证了老街的风霜雪雨和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底蕴。于是,人如老街,老街如人,成为了悠远、憨朴而韵味无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