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品味齐云山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0:00 阅读(0)

    这篇散文以抒情开篇,然后写了齐云山的道、茶、菜。作者溯源历史,将齐云山的文化一层层地呈现出来。文中的抒情令说明、介绍不再枯燥,反而具有了情趣。(赵云翔)

 
品味齐云山
                     冯新生
  齐云山是由清梦托起的。直到梦醒,直到清冽的山泉在我脸上绽放着团团水花,直到我沿着缓涌的横江漫步到岩前镇上,直到我远眺在轻岚游移中若隐若现的峰巅,倏然始悟:山曾沐着月华静候我,眼前又携着晨曦迎候我。我渐渐冲动起来,深吸一口新安江源头清新的空气,狂奔到凌架横江、有400年“桥龄”的登封桥上,向着九里登山古道大喊一声:“齐云山,我来啦!”
 继而,我放情扑向了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之为“白岳”,素有“黄山白岳甲天下”的美誉。当地人言,登黄山,与白岳错过,仅为“半游”。这座曾与黄山齐名的道教名山,吸引过名帅岳飞、戚继光,文人李白、朱熹、唐寅、徐霞客、郁达夫、陶行知等人前来游赏、题咏留字。集丹霞地貌、摩崖石刻、怪石耸云、恐龙化石为一体的齐云山,曾被乾隆帝赞美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
古木丛林间的游雾,随拾阶而上的步韵时聚时散,涌溢旷日持久的苍凉与飘逸。500余处古碑在朦胧间,或悬或立、或明或暗,在扑面而至的缕缕古风中,裹挟着先哲的猜想与诗仙的畅达。游山,真的不宜匆览,理应细赏与众不同之美。当我登上飞云亭,一览众景时,见玉带般的横江呈“S”形在飞云下流淌。瞬间,云游移、景清晰,眼前蓦然出现了一幅由江、村、田野天然构成的道家标识——阴阳鱼。我发出一声惊呼,身边的导游便微笑相告,原来,我所伫立的位置,恰在“八卦图”之上。由此,一种“伏云看乾坤”的超凡感便油然而生,“不知身在何处?”抑或是游山时的极至享受?
  进山前,基于旅游新闻记者的习惯,我曾翻阅过相关史料,齐云山的前世今生,如过往云烟般在眼前浮现……
  明嘉靖十一年(1532),道教正一天师道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率众往齐云山为皇帝求子,得一顺签后,皇后果然生一子。嘉靖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旧址上敕建太素宫,并亲撰《御碑记》:“朕于壬辰年(1532),因正一嗣教真人张彦頨,奏令道众诣齐云山建醮祈嗣,果然灵应,自时设宫焚修,赐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
  自此,齐云山声名大振,成为江南正一派的著名道场。正一派的组织比较松散,戒律也不甚严格,可以有家室妻小,进食允许“非斋”,不忌酒肉,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
  齐云山的正一道徒不仅有妻室儿女,甚至连妻室儿女也同住在道院宫房中。平时则从事生产,与普通人无异。只有事主邀请或有关道教节日时,他们才脱下俗衣换上道士打扮,做传统科仪,颇似当地手艺人。与其说是学道、修道,不如说是一种谋生手段。
 漫游山中,我留意经过的道院,见大小不一的道院,与一般民宅难分彼此。一般宫观,多见雕梁画栋,格局错落有致,与峰岩的起落浑然一体。在外形和功能上,无异于典型徽派民居,与山中普通民居鸡犬相闻、邻里互动。世代繁衍不息的“火居道士”,在传承、播扬道教食文化时很接地气。尤其是这里的道茶与道斋,很适合大众口感。
 游山时,沿途多见零散的野茶树及片片茶田。据闻,野茶树上,形似毛栗的茶子可精炼益寿、健身、美容的茶子油,最初为道家采食,现在,多用于招待游人的道斋。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