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头上的信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7:47 阅读(0)
灶头上的信仰
作者简介:费国平,任教于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桐乡市作协会员。工作之余爱好看书、写作,最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或怀旧、或感叹、或春花秋月、或多愁善感……
中国人信道,天上便因这个“道”而产生了一大班神仙,神仙们各司其职掌管着人间的万事万物。其中一个神仙,掌管着人间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他就是灶神。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也就是厨房之神。
灶神在民间是极其受人尊敬的,每个老百姓都是在灶神的眼皮底下长大的。人们日日与灶君打照面,所以,看着灶神自然也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仙们不知亲切了多少倍。
每年的腊月廿三,是请灶神的日子,这是一个特别隆重的日子,传说灶神是要在那一天后上天,开始为期七天的述职工作,主要是汇报灶神所在这户家人在这一年里的德行。虽说老百姓一年到头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但民以食为天,于是乎灶神上天的日子,便成了一个极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要用蜜或者浓糖汁涂在灶神爷爷嘴唇上的,好让他在玉帝跟前说些好话,保佑来年主人家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因为有了送灶王爷的节日,也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家家如此、年年如此。
这灶神因为管着百姓们的吃喝,理应受了敬仰,待遇也就不能差了。敬神仙,我们可不能马虎。先给神仙一个居住的良宅,供上美食茶水,贴上漂亮图画,送上祝福的话语等等,就是哄得灶神高高兴兴,保佑我们平平安安。敬灶神有了一整套的敬贺流程,这便有了别具特色的“灶头文化”。
江南式的“灶头”特别讲究。用的是砖瓦,粉上精心和的泥,完工后贴上多层装饰,可以说是美轮美奂。“灶头”的结构,有那顶上的“天花板”,支撑用的“仙人桂”,将烟引到屋外的烟囱,还有庄严摆放,卖相乖巧的灶身。
说起那灶头,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呢!最先的时候,同样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灶头,但灶头就是一个光光灶,简单到能烧火煮饭即可了。后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起来,灶身也从单眼变成的双眼、三眼了。人们也在不满足于烧熟能吃的要求了,而是要吃饱、吃好、吃出花样,更是追求起了视觉享受来。
因为每户家庭的审美不同,所以从黄褐色的单色调中画上了各自喜欢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的图案。
有钱的大户人家中的灶头奢华大气,用的是上好的砖,砌的是上好的泥,涂的干净平滑,如同剥了壳的水煮鸡蛋,刚从锅中捞出来的一样,看不出一丝的接口刮痕。这种灶头请的是顶好的师傅,技艺已经是出神入画。而那灶墙上的壁画,也是戏里的热闹场景,书中的主角人物。有画红楼水浒的,场面热闹喜庆;有画西厢梁祝的,花园才子佳人。个中人物的神情举动惟妙惟肖,画技工艺甚是了得。
旧时,老百姓里大多家徒四壁的,能请到师傅来造已是奢侈了,这是可以去炫耀一下的大事了。但买砖雇人,样样得花钱。于是,穷人家便自己动手造了。随意捡些砖块,如果实在没有,就连同砖也一同造了,用最厚实的黄泥,粗糙的搭了一个灶头,外面糊灯笼似地罩上一层黄泥,待干了后自己添上几笔,画几颗简单常见,易种易活的花草,寄上自己一生平安的小希望。
时代变迁着,灶头造诣也在提升着。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便有了新砖造的好看灶头,请来能画画的师傅,在灶墙上画些罕见的物品,却大抵只是些苹果、橘子、香蕉什么的。人们脱贫了,日子虽不算是很富裕,但至少不必挨饿,但人心中也希望能见到或是吃上一两次好的东西。水果是那时的稀罕物,就把它们搬上灶墙。其实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写上自己的希望,所以爷爷说起灶头就念着灶画上的那个大红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