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扯方城烩面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7:23 阅读(1)
扯扯方城烩面
文/时兆娟
我有个多年没联系的同学,是个复转军人,他叫刘同举,从小就是个捣蛋爱折腾的主。前几年在郑州、新野、镇平、邓县等地四处开花,开过一家又一家不大不小的烩面馆。这会儿在方城经营着一家“烩面故事”餐饮。也就方城N家烩面馆之一吧,无非装修高端点,服务规范点,菜品丰富点。其实我以前就在那店里吃饭,吃完结账,谁去攀那老板的高枝弄啥。图打八折?一碗烩面八块钱,八八六块四,你能确定他会准备好六毛零钱找你?
谁知这刘老板咋就找到了我。估计就是我那年轻时老怕我嫁不出去的铁哥儿们露的能。他老和刘同举在一块喝得昏天黑地,可不逮个机会鬼鬼他联系密切的小作家老同学。于是他俩合伙请我喝好酒,吃好菜,准备收买我。
我问刘同举:“你那烩面馆有啥好写的?”
刘老板说:“你不知道我是个吃货,在部队就老爱帮厨。人家都说咱方城烩面‘跳不出碗,走不出城’。我不服,有空就蹲在厨房屋里琢磨。鼓捣了二十多年,可算给找着了法儿。我建了个厂,生产的烩面能带到别地儿。下锅一煮就能吃,百分百的方城味道。今年疫情期间,咱河南援鄂医疗队员吃到的烩面就是我们厂生产的,都说好吃。”
我一想,有担当,这行!别说疫线奋战、吃不惯大米的医护人员,就是我表妹表弟每次回来,那边没出发这边就让安排烩面,一路涎水流多长,急得狗不得过河样儿。吃完揉着肚子美砸砸,临走还得拐来再吃一碗。要是他们能在外地煮,可不是好省我的钱。
可我还不放心,继续问:“光你说好吃不中,我得尝了算。”
刘同举“哼啊嗨啊”、“蹬蹬蹬”给我拿来了他新出的烩面。我一煮一尝,还真好吃。就决定帮他写一篇。
我继续问:“你那烩面厂还有啥好写的?”
刘同举说:“我正在努力扩大规模,要建新厂,开发三个系列几十个新品种,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多创产值,回报家乡。”
我又一想,不错。方城是个农业大县啊,可是没有像样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个事要是能做好,工作岗位也多了,地方经济发展了,好事啊!我是谁啊,我就是方城水土养大的柴禾儿妞啊。方城就是我的妈。我吃着她的奶长大,我夸夸俺妈好,没毛病啊。狗还不嫌家贫呢,我就觉得七峰山的风比别处温柔、楚长城比别处古老,俺家那个望花湖,太平洋都没它大。反正方城哪哪都是好的!
我说:“喔,我听你老婆说你老累得晚上到家直哼哼,原来不是自己挣俩小钱算了。你能办厂,生产能走出去的烩面,也算是个小人才。那你得有点企业家气派,把‘方城烩面’这面大旗打好,争取让方城人们跟着烩面驰名全国,我就努力帮你讲好烩面故事。”
于是我就“卡塔卡塔”敲键盘百度,“敕拉敕拉”找资料参考,在考古学家理论、文学家思维、领导讲话、老百姓传说、俺邻居老婆儿的回忆、俺伯的指导俺弟的评价加上俺娃儿的吐槽综合起来的基础上,写成了一篇《方城烩面故事》。
我战战兢兢惯了,写好后抖抖瑟瑟发给几位老行家,巴结地问:“老师,这样写中不?”
老师亲切地说:“中啊,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方城独树大张庄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咱方城历史都七千多年了。小麦种植在中国文献中才四千多年。咱方城盛产小麦,走亲串友居家过日子,吃碗面是多正常的事啊。”
俺老师说了我还不踏实,我再回头看看:“八百里伏牛山河锦绣,七千年文明源远流长。方城人种麦吃麦、吃面爱面,面食一直是方城人民餐桌上的主角。在方城灿若星汉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与面有关的人文故事熠熠生辉......”,从官至廷尉的张释之,到俺家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真的都挺爱方城这碗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