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恬淡安静中抒发真情实感 ——张春秀七绝《迎春》赏析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3:51 阅读(1)
于恬淡安静中抒发真情实感 ——张春秀七绝《迎春》赏析
于恬淡安静中抒发真情实感
——张春秀七绝《迎春》赏析
文/赵富有
迎春
青山明灭雾清晨,晓露簪花柳色新。
鹊噪鱼浮风渐暖,北迁鸿雁正寻春。
因为在一个群里的缘故,张春秀的诗看过很多,她的诗无论是写景、抒情、议事,都有一种恬淡、舒缓、安静的氛围,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不见矫揉造作之虚伪,尽显真情实感之表达。在七绝《迎春》中足见一斑。
小绝起句便以白描的手法破题,“青山明灭雾清晨”,用长镜头把初春的青山云雾缭绕下的影像,直接推到读者的眼前,“明灭”二字极尽渲染之能事,让画面直接动了起来。无论是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还是李之仪的“梅杏半明灭”都是一种或明或暗的视觉效果。这种视觉在作者的笔下被融入了迷离的状态,形成一种对比,表现出晨光冲破晓雾的画面,颇见新意。
起句是长镜头,视线辽远宏观,而承句“晓露簪花柳色新”则是入笔于细,用特写一下子把读者带到了眼前的景象,晶莹的露珠在花间点缀,妩媚的柳枝绽发出新叶,那种恬淡无需赘言,安详,在无声中蔓延。两个意象,一上一下,错落有致,给人以立体的视觉享受。“簪”字用的很精巧,以一个拟人手法把“露”与“花”的状态结合在一起。让第一句的“明灭”在第二句依然有了着落。
从上面两句诗中,我们或者可以感知到,作者不是静立在某处,而是惬意地漫步在初春的晨风中移步换景,“鹊噪鱼浮风渐暖”。前两句静为转句的动做足了铺垫,“鹊噪”、“鱼浮”、“风暖”三个物象的全方位出现,一下子就包围了读者,读者面前立刻便有了活生生的新空间,大有徜徉其间的真实感受。而这三个词语又是三种感知,“鹊噪”是声音引发的听觉,“鱼浮”是动感引发的视觉,“风暖”是自然物候引发的触觉。把春的来临,写得身在其中。
如果只是对景物进行白描,那绝不是作者的风格,张春秀作品的吸引人之处,就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北迁鸿雁正寻春”,作者在结句用了一个春天里最常见的意象——归雁,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诗句中不见思乡的情感渲染,但一个“寻”字,便把思乡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也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总之,张春秀的诗耐读、耐品,语言上简朴而不缺乏灵动,在场面的营造上,不追求宏大而重于刻画,很有元白之风。强烈的代入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我在其中的感觉,故而打动人、吸引人,每每看到张春秀的诗,我都会不止一遍地看,乃至于跟随其情境的渲染,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选自张春秀诗词集《且带香归》第一辑“愿随春风一人归”
《且带香归》简介:
该书为格律诗集,收录了张春秀一百六十余首诗词。其中多首诗词附名家撰写的赏评文章,为该书亮点之一。平平仄仄的韵律之美是华夏文明中最独特也是最为瑰丽的,发扬与传承更是赋予了诗词最最动人的颜色。
全书分为四个主题,《愿随春风一人归》、《相思一浸梦不回》、《入得红尘又一年》、《难逢一笑乡音远》。每个主题都有不同的情绪,有对景色的感叹与欣赏,对爱情对相思的憧憬与体会,对时光匆匆的留恋与无奈,对家乡的思念与哀愁。作者在诗词中,在不同的时光里写下不同的心情,是记录,也是怀念。既是艺术化了的作者的情感流露,也是其不同时期的生命体验。实现了诗词表达情绪、印证生命印迹的功能,是诗词在作者生命历程中足以娱情、足以记事、足以鉴史的文学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