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水乡夏日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08:10 阅读(0)

 水乡夏日

□ 江苏  刘宝山
 
 
(一)菱塘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这是宋代范成大描写种菱辛苦的一首诗,诗里的“种水”就是种菱的意思。老家是水乡,水面亦广,种菱亦很普遍,种过菱的水面就是菱塘。
 
自从分田到户后,家家的田头如果有合适的水面,都会下菱的。下菱是当地人的讲法,其实就是种菱。开春在土里捂了一冬的菱种尽管表皮已经发黑,但胚芽还是满满地富有生命力,菱种均匀撒在河面上,沉甸甸的沉陷在河底肥厚的淤泥里。周围钉上木桩,用稻草绳圈上,告诉人家这里下过菱种了,那些个趟螺蛳的就不会在这里下网了。
 
过不了一两周,水面上就浮现出一朵朵绽放的绿叶,不断长大分蘖,然后就是铺满河面。等到夏天到,白色的四角菱花开过,鲜嫩的菱角就藏在繁茂的菱盘下面了。
 
看来这菱是不喜欢张扬的,其实已经菱角累累,但在菱盘被拎出水面之前,人们看见的也就是一河绿油油的菱盘,就连那些白色的菱花,也是渺小得非得划船走近才会发现。菱角也不似稻麦,还未及成熟,就迫不及待地顶着一头昭示着丰年的穗子,菱角的丰收只会体现在采菱女忙碌的葱葱十指之间,以及大街小巷中流连不断的菱香之中了。
 
菱角出水鲜,挑那刚刚出水的菱角,剥开壳丢入口中,嫩的甘甜,老的脆香,但都是一样的齿颊留鲜。不过那出水的菱角仅仅过了一夜,那味道就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城里的菜场绝无出水鲜的菱角出卖,庄稼人在自家田头的种上几分水面的菱角也就是图的那份时鲜,几乎没有拿着去街上出售的。
 
菱是浮水植物,宽大的菱盘浮在水上,下面一根细长的满是毛须的根锚练似的锭在河底,偶尔会有过往的农船或者大风不慎弄断这细根,菱盘就随风随水漂散,漂到一处河湾处停下,残余的细根还有毛须,还是能够从水中吸取养分,所以照样可以结出鲜美的菱角。人们把这些菱角称为“野菱”,其实不是真正的野菱,只是一些随遇而安的家菱。
 
看来菱还是一种泼皮的作物,只需要下过菱种,就不必像侍弄稻田那样经常去薅草理墒,更无需施肥,只要及时地翻采,菱角的回馈就会非常丰厚。一些老熟的菱角,未来得及采摘的就会脱落沉入河底,第二年还会“自种”出一片菱塘,这样就连下点菱种的投入都免了。
 
如此说来,现在的下菱“种水”真的不像范成大描写的那般辛苦,既非因为无力买田,更无租税之忧。如果范成大再世,吟出的诗句当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二)荷塘
这里原本是一条与大河连通的沟头,为了方便下地干活的人少绕点弯路,大家就在沟口打了一道土坝,沟头里长满了荷叶,于是成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荷塘。荷塘很小,绕一圈不过里把路而已,在视界上绝对没有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
 
这片荷塘不是野荷,五六年前村里的一位农民,在下地干活时捡到了一根带芽的藕把子,于是就随手种在了田头的水岸边。不过几年时间,荷叶就蔓延开来,几乎盖满了整个水面,所以这一片荷塘其实就是一棵,荷花也只有一个品种,粉红色的,极其普通的那种。
 
荷塘四周的农民有人不喜欢了,“看看这一塘的藕叶子,藕又“跺”不出来,不如打了它,下上几分水面的菱,也能够翻点菱角吃吃。”
 
藕是长在淤泥底下的,所以藕是真的踩出来的。采藕的人下到水里,在淤泥里一顿乱跺,肥白的藕段子就浮出水面。这段水面水有点深,淤泥也太肥厚,藕确实“跺”不出来。但是他的反对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你家的菱塘还少呀?难不成你要拿到街上去卖?”于是不喜欢的人也就没了声音。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