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丽江的时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08:05 阅读(4)

 李凤志(吉林)/丽江的时光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不论是古城的建筑、古城的音乐、古城的风俗、古城的水系,还是街道、牌坊、桥梁,乃至民居装饰、庭院风格、门联匾额、碑刻条石等等,都渗透着丽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了丽江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了丽江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
  在丽江的几天里,一直被古城的建筑所震撼;一直被古城的音乐所陶醉;一直被古城的风俗所感染;一直被古城的水系所艳羡。
一、丽江的建筑是古典的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丽江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影响。布局中设置了三山为屏、一川相连的格局;布局中设置了“曲、幽、窄、达”的风格;布局中设置了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特点;布局中设置了斑驳的石壁、清泠的月辉、萧条的古木等等,这是一座没有森严城墙的不设防的古城,见证了多少古今风月故事与历史的变迁洗礼。山城风貌与水乡韵味交汇,沧桑与纯真、大气与细腻、婉约与豪放,在这里都能找到影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住下来,就不想离开。
  丽江古城的建筑是精致的,随处可见。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外廊,这是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外廊里。
  古城内最有名的建筑以“木府”著称。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之谐音,体现了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府内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还有土司们议政殿、议事厅、万卷楼、接旨堂、歌舞楼、宴会厅,凡此种种,都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天祭祖的场所……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是煌建筑的艺术之苑,府内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府内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尽显门庭显赫,也见证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古城的道路只有2米宽,每一条路都由青石板拼接而成,连接着古城中的每一座房屋。几百年前,在落后的云南边陲,要把成千上万的青石铺成路,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几百年来,它一直为纳西人民服务,经过风雨的洗礼,沧海桑田的变迁,依旧守卫着古城。每一块青石板都留下了历史的烙印,若仔细观察,青石板有它独特的奥秘,错综复杂的道路交汇,迷路变成了家常便饭;而当地的纳西人却从不会迷路,因为有青石板为他们指引方向。纵向的石板延伸向路的尽头表示“此路可走”,横向的石板则暗示“此路不通”。顺着石板指引的方向,不难发现一些特殊的石板,上面用东巴文刻着此路的名称以及与其它道路的关系,形成一个微型地图。在这千篇一律的古城中,青石板成为了指南针、成为了地图,指引人们回家的路。人们只顾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却忘了脚下踩的才真正留有古城的影子,每一块青石板上发出的叹息都是历史的遗迹。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