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名胜重龙山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08:04 阅读(0)
曾令琪(四川)/川中名胜重龙山
重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资中城东北隅。重龙山在唐代叫做“崇灵山”(见《新唐书》第46卷志第32地理六),宋代以后改称“重龙山”。据《方舆胜览》载,是因其“山势盘屈,隐若龙转”而得名。重龙山北坡平缓斜上,南面陡峭绝壁,海拔虽仅397米,但在沱江边平地挺立,也是巍峨雄伟的。全山遍植林木花卉,植物以香樟为主,另有桉树、泡桐、杉树、楠木、女贞、柳松、黄桷、青檀树等60多种,其中有百年以上古树:香樟14棵,银杏2株。春暖时节,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香气扑鼻,令人心醉。山中可观日出,赏落晖,望远山,瞰全城。民国10年(1921)资中县知事刘英山在此建公园,民国15年(1926)驻军师长王瓒绪扩建培修,以后又不断培植修造,形成了当今的规模格局。1993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又评为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
从山的北麓过“百龙门”石坊,缓缓斜上,与武庙、东岳庙擦肩而过,进山门,沿着宽阔的林荫大道,路经道旁的红色“韵泉楼”,就到了“君子泉”。这里的一峭岩下有一凹进的石洞,洞中常年积水,形成一洼清潭。山上泉水顺着崖壁滴入潭中,发出乐音,故而有“滴水弹琴”之美誉。现在潭尚在,水还滴,可琴声不存。“君子泉”最值得观赏的是石刻。在“君子泉”崖壁凹腹,长88米,高、深各15米的石壁上,有造像127龛,1222身。“君子泉”上的绝壁就是“北岩”,“北岩”长67米,有造像45龛,491身。它们大多保存完好,合称“北岩石刻”。《中国名胜辞典》载:“资中东、西、南、北岩皆有石刻,而以北岩雕刻最美。”这里的石刻始凿于唐建中四年(783),大多是唐及五代时期的作品。造像以佛像为主,又以观音、地藏、药师佛、净士信仰等题材最多。单是释迦牟尼造像就有“释迦讲法图”、“释迦多宝图”、“释迦大佛像”等七、八种;观音则有“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大悲观音”、“救苦观音”等三十多洞窟。还有“华严三圣像”、“西方三圣像”、“三世佛像”、“十王龛”、“药师佛”、“十二圆觉像”、“维摩变”、“毗沙门天王像”、“地藏佛”、“弥勒佛”、“成道图”、“化佛图”、“礼佛图”等等。真是干姿百态,人物特征鲜明生动。力士像肌壮筋突,威风凛凛;飞天像精工雕塑,轻盈飘逸;观音像躯体丰腴,面容圆润,体态婀娜,展现了盛唐仕女雍容华贵的风采。也有个别道教造像,如“老君青牛图”等。“北岩石刻”还有一些独特之处。你看,23号“维摩示疾图”,仅1.62米高,2.13米宽,就雕刻了六十多个人物;它独特之处还在于龛楣两边的护法神,竟然一边是汉人,另一边则是“胡人”。再看,113号“大悲观音龛”,主像为“千手观音”,这就是唐建中四年(783)雕刻的,是晚唐观音造像的杰出代表。观音像高2.3米,端坐窟中,胸前六臂除上两臂残损外,中两臂结印置于腹前,下两臂轻按双腿。背部雕刻出里外两层,紧密展开的两圈手臂,各执法器。头部宝冠为极其精细的镂空雕法,面容丰润,嘴角略上翘,似笑非笑,造型精致。在外展的两圈手臂指端,镂空雕出一圈菩萨背光,呈火焰烧灼状。两侧刻有“飞天”、“侍从”、“阿修罗”、“紫那罗”、“迦楼罗”、“乾因婆”、“摩喉罗迦”等天龙八部诸神,多达91人。龛中上方的风神手抱风袋,雷神槌鼓击雷,似乎正舒风布雨,整个画面栩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活的动感。这是四川境内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唐代观音。还有一龛释迦牟尼造像,身高5.3米,头挽缧髻,身着布衣僧伽梨(用9至25块布片缝成大衣)饰以衣纹。佛像面貌丰腴,神情端庄,似女子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其右有阿难弟子,两侧各有一供养人像。此龛造像凿于北宋,是北岩造像开凿年代最晚的一龛。有的石像在深凹的山崖峭壁,山泉滴不到,湿不着,塑像上的色彩依稀可辨。在一些造像旁边,还有自唐代以来名人的题字、题记。铁门内一龛洞窟前部有摹仿南北朝早期雕塑形式的飞天祥云殿檐,龛内有“唐大中八年(注:854年)十月二日题”字样,是现存北岩石刻中发观最早的题记时间。凡此种种,明代学者曹学诠在《蜀中名胜记》中就写道:“资中胜游十四,而北岩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