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中庸之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9-14 17:21 阅读(22)

中庸之道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写这个名词的念头。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把“度”视作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抽象概念。自然界有“月满则亏”,与人相处有舒适距离,贪得无厌是为罪孽……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固执地坚持一个理论,生活中的得与失在整个人生中是守恒的。故而经历过的低谷越多,高峰的出现几率就变得更大;所获得的东西越圆满,更有可能经历大的损失。当然,所谓的低谷与圆满不过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名词。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概念,似乎可以不借助于科学的物质,而将整个世界运转的规则统一于一个共性的逻辑中。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就是“和”。或者说就是在过与不及之间拿捏好一个度,在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和堂吉诃德的刚愎自用之间,寻求孔子口中的“再思而行”。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人所拥有的心态,都有一个稳定且不偏不倚的中间状态。
 
 
 
世俗文化将“中庸”二字视为骑墙派的概念,将左右逢源、狡诈诡谲纳入中庸的范畴,是对中庸概念粗俗的望文生义。毕竟,在俗世社会中摆正位置而不缺少底线,是普通人难以达成的状态。中庸是思想上的乌托邦,以一种终极状态满足人们对于最高境界的幻想。所以法律设定了凡人的底线,道德给予人们更高的社会期望,中间的那一段空间,便是虚无缥缈的“度”存在的范畴。
 
 
 
或许在具体细微的事件中,这种处世态度显得经不起理性的推敲。诚然,中庸是一种守成的心道,是随机应物不落窠臼。在中国的个体哲学中,尽管所坚持的理念大相径庭,但是究其根本以及所要达成的状态,拿捏人际交往的度始终是各种文化的隐藏共性。
 
 
 
综上所述,我发现我还是无法完全表达所想的内容,所以可能我还是不够理解中庸。
 
 
 
再一提上期发出以后,许多人希望我们讲一下的婚姻观问题。“这学期的婚姻法,外加和很多人的聊天,发现很多人对未来的婚姻有更多负面的想法。除了家庭的压力来源,经济、社会观念等等都对大家的观念都有很大影响,恐婚的情绪有点点蔓延的趋势?甚至,我交谈范围内将近2/3的人将形婚作为自己最终的选择。这个话题其实有点负能量,但是会让人觉得有点忧虑吧,似乎将来某一天这会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标签。然而事实上,对于人口增长社会发展等等而言,终究是不利的。上述这段话,也并不是想提出什么问题获得什么观点。想法和现实环境和自己的选择,终究不是一件能够轻易统一的事情。只希望生活压力的传达,不是代代延续代代叠加的过程,那可能,会导致群起的变化吧。”
 
 
 
也有人留言说,自己身边很少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开玩笑说,你身边的人都太优秀了吧。绝大多数的人被生活拖着走,或者说,被社会观念拖着走。或许物质能够带来话语权,但是物质增长的速度或许比不上被社会拖行的速度。或许真的有一些通达的个例,但是某一些观念是给上一代人的统一标签,互相影响以及步入新的年龄阶段的焦虑,可能也会使父母辈在无形中给予压力。
 
 
 
有人因为婚姻所带来的责任而退缩,有人不愿意在应当的年纪勉强解决一件人生大事,有人的性取向短期内不被社会接受,有人更喜欢自由独立不被牵绊的生活,有人希望恋爱和非捆绑关系为生活带来更多新意。曾经有人说80后是相对浪漫的一代人,在现实的洪流与物质的裸露中,90后显得更为清醒。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分清社会责任与个人实现的区别,更多地先经营门前的一亩三分地,90后的气息微弱而精致。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