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人性的障碍系列(3):过度自我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9-14 17:13 阅读(9)

人性的障碍系列(3):过度自我

 1.过度自我

 
 
 
之前总结了两种关于自己身上的人性障碍,第一个是恐惧,表现为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畏手畏脚,不敢去尝试,不敢去接触,被自己的恐惧囚禁在一个圈里,以致自己的人生和成长受到限制;第二个是虚荣,这源于自卑,为了寻求对自卑的补偿,从而走上了一条矫枉过正的道路,企图用一些虚无缥缈的优越感来自我满足,这同样是一条心智的扭曲之路;今天开始写第三条:过度自我,其实我思考了很多自己身上的障碍,只能一条条来进行解剖,过度自我这个问题只能说自己的感受要深些,所以就放在前面点来写吧。人都是自私的,熟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一个常识,只是说过度的自我还是有问题的,问题是在哪里呢?过度自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来我就深入地思考一下吧。
 
 
 
2.过度自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我只能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表达这种状态哈,那就是大致会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过度地将心智聚焦在自己的感受和切身利益上面,过度自我的人对自己的感受看得很重,他总是能够在环境中优先把自己的感受照顾好,自己的利益照顾好,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另一方面的状态其实是第一方面的延伸,那就是过度自我的人会漠视环境,从而忽视掉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于是,如果一个人过度地自我,那么就很容易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负面评价,比如只顾自己、太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感受、缺乏风度云云。。。所以,和他人难以处好关系,这就是过度自我的人所要承受的一个极大的恶果,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中,那么可以肯定他的德性线发育会很扭曲,人生的路途也多半走得坎坷。就我自己来说,我也算是轻度的过度自我,在经过一些练习和修行后,慢慢的还是开始将自己的心智分出一部分给环境,觉察一下他人的感受和利益,照顾一下,但是做得还是远远不够,大部分时间还是挺自我的,大多时候还是聚焦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上面,尤其是在家里面,我还是挺自我中心主义的,这样子不好。在外面,我的风度也有所欠缺,表现为时常都聚焦在自己的那一条主线上面去了,然后很少做一些利他的举动,或者做得比较少,做得不够,等等。(可能在这里还是有点过度批评自己了,其实真实的自己还是没有这么不堪,只是也确实做得不好,在风度这块,在利他这块我还是格局不够,或者说骨子里这方面的东西就比较少)
 
 
 
3.过度自我是怎样形成的?
 
 
 
好的,接下来就分析一下这种过度自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们会将自己心智的注意力过度聚焦在自己的那点感受和利益上面呢?我想了想,这里面有这几个原因,首先是先天因素,中国传统的玄学文化称之为“八字”,有的人生来就“身强”,而有的人生来就“身弱”,身弱的人性子就很容易受一些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留下阴影,以及受到一些扭曲的塑造;其次是因受挫而自卑,而自我防御,将自己的内心封闭,从而避免受到更多的伤害,所以,过度自我其实也是自我封闭的副产物,一个人的八字身弱,就很容易敏感而脆弱,受点挫折就容易自我封闭,然后长期以来心智就聚焦在自己的那点小世界里面,自然就变得很自我,不太关心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而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受到了一点侵犯就会敏感和脆弱发作,受害者情结也跟着出现;第三点我认为是缺少爱,以及缺少对爱的感受和表达。童年时期如果缺少爱,那么就会感觉这个世界冷冰冰的,他人和环境也自然不值得自己去关心,自己只需要把自己照顾好就OK了,于是这种过度自我的心智状态就慢慢形成了。有时候其实也并不是没有爱,而是先天八字生来的性子就刻薄,缺少对爱的感受和表达,这就表现为不懂得感恩,即使受到了人的恩惠和爱意也不懂得珍惜和感念,也不懂得如何去向他人表达爱。所以,从爱的感受与表达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过度自我其实就是沉浸在自我的那种受害者情结里,对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患得患失,而对于他人传递的爱意和恩惠又不懂感恩,并且也不懂得如何去向他人表达这种爱意和好意。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