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友情,多少有点“健忘”
01 最近,我们家被一个老熟人折腾得鸡飞狗跳。 我叫他彭叔叔。彭叔叔是我爸的老朋友,算是我们家的恩人。 十几年前,我们家还不像今天过得这么好,四个人挤在一个二十平米的小平房里,日子也是紧紧巴巴。爸爸单位突然有了一个购房指标,眼看着家里条件可以有所改善了,全家人都欢欣鼓舞,可喜极之处,却发现没钱,于是,找彭叔叔借了一万块钱。 那时候的一万块钱,不是个小数目。所以,这么多年,我们都对彭叔叔一家特别感激。不仅连本带息地还了钱,彭叔叔下岗,爸爸给他找了份工作,彭叔叔的儿子学习成绩差,妈妈又托人给他找了重点中学的老师当家教。可谓尽心尽力。 前几天,彭叔叔的媳妇大晚上突然给我妈发了一条微信,说小彭同学今年大学毕业,打算出国,想让我帮忙看看申请材料,指导一下。 妈妈知道我忙,又不爱管闲事,憋了三天,一个字也没提。直到彭叔叔一家人杀到我家,扔来一堆材料,我才知道这个“不情之请”。 我说,最近比较忙,他如果准备好材料,我可以帮忙看看。如果实在不放心,建议还是找个专业的中介,免得耽误了正事。 不是故意推脱,而是真的很忙,况且我这种只有个人经验的二把刀乱提意见,根本就是害他。 还没等我解释自己的顾虑,彭叔叔突然脸色大变,拉着孩子的手,大步流星地朝门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嘟囔着“真是个白眼狼”。 我气不打一处来,想跑出去和他理论,却被爸妈拦住了。毕竟是老朋友,又帮过大忙,别把关系闹得太僵。于是,我没去。 可没几分钟,彭叔叔就发了一条朋友圈:什么叫忘恩负义,今天我算是见识了。我第一反应就是去安慰爸爸。他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讲义气,不计较,对朋友比对我还好,成天跟我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没想到,他却说,看了这条朋友圈,他突然释怀了。这些年被朋友消费够了,什么债也都还清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所谓朋友,欠了他一阵子,就像欠了他一辈子。嘴上念叨着对你的恩情,却消耗着来之不易的感情。知恩图报,是别人的自知自省,不是你挂在对方头上的牌匾。你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伸手要回报的样子,真的挺难看的。 02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好朋友。点赞最高的是某卫视已经停播的一档节目,主要内容是帮助人们寻找自己最想见到的人。 其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颜世伟,寻找自己的初中同学刘元江。老人的中学时代恰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每天都在枪炮声中度过。后来,他搬到深山里的一个村庄,因为天气寒冷,得了大骨节病,他的朋友一直在照顾他。 节目上,这个叫刘元江的老人来到现场,但是八十几岁的他记忆已经模糊。 颜老激动地问他:“我再问你1955年1月份,你有个同学得肺结核了,你给他寄去了四十块钱,这件事你能想起来吗? 刘元江愣着没说话。 颜老继续追问:“这是他的一笔救命钱,他至今都想着你,难道你都想不起来了吗?“ “我真的想不起来了”60年后,他再也不记得自己当时养着6口人,还拿出40块钱给了另一个人。 可是,一提到颜世伟这个名字,他突然想起来了。他记得曾经收到过颜世伟从大连给自己带的国光苹果。 那一刻,我真的泪奔了。 想想,这些年,朋友圈里的纷争,99%都是因为一句话:我曾经帮过你。小到生活日常,大到钱权来往,只要一方抱着被亏欠的心态,一段友情就会危机四伏。忘恩负义,这四个字太沉重。 真正的好朋友,不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却永远记得别人对他的好。 03 突然想起在网上曾经看到的一句话,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恩惠特别合适: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谈友谊》。他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呢。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友谊的透支有两种,一种是过度索取和消费,另一种是过度追求对等。信奉前者的人喜欢说,我们不是朋友吗?你为什么不帮忙。喜欢后者的人会讲,我曾经帮过你,你为什么不感激? 很多时候,朋友不是不感激,而是永远无法跳进你的角色,以你要的方式表达感谢。 一段关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朋友落难时,我们扮演拯救者,很容易慷慨解囊,出手相助,有时还会有那么一点优越感。可当自己有难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受害者,敏感脆弱,对于朋友的回应,百般衡量,千般计较。 人受的很多苦,都是因为记性太好,心眼又太小。 可能有人会说,一颗真心错付,难道我连谴责的权利都没有吗? 当然有,非常有,但没用。如果因为以己度人失去了一个至交好友,不值。 如果真当了一回东郭先生,你的真心,他也赔不起。所以,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决定是否出手相救,至于朋友如何回应,能放手就放手吧。 作者: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