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有一种素养,叫好好说话

发表于2017-09-17 08:09 阅读(6)

有一种素养,叫好好说话

作者:沐沐

  1

  关于说话,《菜根谭》中写道: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为:既要让别人初识便有相见甚欢之感,更要在长期交往中把握分寸不让人讨厌。

  怎样聊天才能让人有“乍见之欢”,又无“久处之厌”呢?

  2

  我们喜欢听一个人说话,两种情况:一是精神愉快,比如恋人之间的耳语,朋友久别之后的闲絮,家人之间的嘘寒问暖;

  二是有积极的作用,交流有效信息,比如竞争对手的方案汇报,枯燥的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如坐针毡地听领导分配任务。或者两者兼具。

  跟真正用心聊天的人聊天,往往两者兼具:既能让人精神愉悦,彼此尊重,互相在乎,又能用彼此听得懂的语言,实现信息交换,感情交流,以增加认知或者解决问题。

  3

  实际交往中,有些人会只顾想着接话,不肯放过任何发表观点的间隙,不分场合地点,打断别人也在所不惜。

  给甲方汇报方案,一个超高层项目。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邀请了各个专业的专家与会,就相关专业的技术问题做概述并且解答疑问。

  甲方团队有一个经理,每次有人讲话,就会抓住一个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超高层建筑设计涉及到的复杂问题,不是外行临时抱佛脚能补出来的,这个经理说出来的都是站不稳脚的模棱两可的东西,在哪本书上查到什么,在哪里听说过什么……

  专业的讲解数次被打断。

  甲方董事长也听不下去了,多次阻止:“先听专家说,我们随后再聊。”

  回来路上,同事说,是新上任的经理,急于表现自己吧。

  通常来说,在有人的地方,一定要开口说话,否则别人没机会认识你。但是,不顾及场合和背景,一直开口说话表现自己,只会让别人认识到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你。

  4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写,每个人在聊天的时候都想聊自己,这是人类的天性。

  与人乍见,若尊重“天性”聊自己,比较省心,也比较冒险。

  一对男女在父母安排下相亲,男生回家说女孩不爱说话,基本都是他在说。父母问他都说了什么。他说:“一直在讲计算机程序和编程语言,女孩一直说听不懂,我就解释给她听,解释了两个小时。”

  我上大学的时候,这被当做一个笑话在工科生中流传。

  一直聊自己,结果往往是“乍见”不“欢”

  不管对方是不是面露难色,抓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直聊下去——对方转换话题,一两个来回又被拉回去;即使对方的回答从积极反馈,到消极反馈,到笑而不语,也不停止。

  最后只好不“欢”而散。

  天性碰上天性,收敛一点,让别人的天性也释放一下,给别人机会聊自己,对她感兴趣的话题表示好奇和关注。

  “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给予别人百分之百关注的人。”

  专注地聆听别人讲话,会让他感受到自己重要、精神愉快,自然也会对你这个人印象深刻。

  5

  还有一种人,不仅聊自己,还处处“用心”表现出自己的格调和品味,跟大家不在一个水准上。

  动不动就讥讽别人的品味,嘲笑别人的见识,口头禅是“最看不起那些……”

  同时为了彰显他的见识和品味,三句话离不开高大上,拿着5000块钱的工资,提到工作,张口闭口融资,上市;自己一年不看一本书,谈到阅读,这个肤浅,那个LOW;说起吃的,哪怕正坐在路边吃麻辣烫,也要一遍一遍说那个神户牛肉怎么神奇……

  然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能不能好好聊一个天,接地气儿,生活化?

  6

  另一种“高人一筹”叫做——你那算什么,我这样才厉害。

  “我们师兄又发了一篇SCI,第3篇了,请我们吃饭庆祝……”

  “这有什么庆祝的,我一个师兄发了一篇影响因子特别高的……”

  或者:

  “下午见到导师的女儿,可漂亮了,跟小林青霞一样。”

  “漂亮有什么用,听说有一个老师的女儿特别优秀,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哈佛的高材生。”

  处处都要用“比较级”。

  甚至,有人说昨天加班到两点,终于按时出图了。她也要把话接过来:两点还拿出来说,我去年通宵过多少次都数不清了。

  总之,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能东拉西扯,证明“你那不算什么”。然后,天就这么被聊死了。

  你那么厉害,知道那么多,放在心里就好了,随时随地地挂在嘴上,作用跟小丑的红鼻子是一样的,引人注意的同时也引人发笑。

  7

  相比“乍见之欢”,“久处不厌”更难。

  真正厉害的人,不会着急着在一句话上争高下,来日方长。

  有一个朋友,音乐人制作人,好作品无数。

  第一次见面就聊得很愉快。

  他没有跟我大谈音乐创作或者高深的我听不懂的东西。即使谈到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从最通俗的开始,条理清楚,一直观察我的反应,根据我的反馈,一点点往下聊。

  也会对我的专业和工作感兴趣,认真地听我说,认真地发表看法,基本把说和听的比例控制在每人一半。整个过程很舒服,和谐有趣,笑声不断,相见恨晚。

  倒是我们楼底下一个吉他培训班的老师,处处“留心”讲音乐,抓住一切说话机会表现自己的音乐素养,开口海顿闭口柴可夫斯基,一堆普通人听不懂的理论,见人就说。大妈跳广场舞的曲子,也批评说品质不高,感慨“音乐已死”。

  8

  之前学跳舞,曾经听到男神跟他的徒弟讲:你们要学会判断女伴的舞蹈水平,用对方能把控的动作引带,循序渐进,好接受也容易学到位;太难会让对方难以招架,也不利于进步。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着急炫技。

  跟不同舞伴跳舞的感受千差万别,不仅仅来自于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同,更多来自于是主动配合彼此,还是只顾自己。

  我想,说话也是一样的。

  懂得多的人,不需要随时准备碾压对方。

  了解对方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给予彼此尊重,让谈话处于和谐氛围中,才是正确的聊天姿态。

  9

  用心聊天,是一门学问。

  真正的用心,不是挖空心思多说话,更不是只想着表现自己。彼此尊重,循序渐进,才能让人“乍见欢喜”,又“久处不厌”。

  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知道得越多,越要懂得适时闭嘴。

  逞一时口舌之快,释放了“天性”,也给自己的穿上了一件“好笑”的外衣。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要比口若悬河丰富得多。

  在一群没有打过高尔夫球的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谈论老鹰球和小鸟球,并不能显得见多识广;

  在一个航天航空专家面前,炫耀道听途说的北斗系统的基本信息,并不会显得很健谈;

  在别人的主场上,唾沫乱飞的说自己的事情,并不会给人技高一筹的好印象。

  适当的时候闭嘴,反而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高情商是建立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表现自己也必须建立在礼貌的基础上。

  话多不代表说话用心了,懂得聆听才是更高级的说话艺术。

  毕竟——这个世界需要发声,但不需要聒噪。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