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教你治愈逃避型人格
发表于2017-11-20 12:50 阅读(3)
4招教你治愈逃避型人格
作者:亚历山小小
没事别找事,有事别怕事。
使我们逃避的,是未知;使我们恐惧的,是逃避。
01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考试周,看着书本太厚太难,准备时间太短太急,干脆自暴自弃:“我不复习了,裸考算了。”
社团活动进行时,需要你联系各方人员,处理各类杂事,“做这些事太麻烦了,我不做了。”
招聘季,师兄师姐说找好工作要正装、化妆和自我包装,“找工作也太麻烦了吧,我晚点再找。”
毕业季,毕业生要找房子开始独立生活,“搬家找房子好像很辛苦,又很麻烦,先不管了,烦!”
工作时,上级指派给新任务,要求三天内按时高质量完成,“这根本不可能做到,我能不能不做了?”
碰到稍微不熟悉的困难就逃避拖延,以上现象被诊断为逃避型人格综合症。
逃避型人格又叫回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摘自百度百科)
02
其实,大部分人,遇到陌生事物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但是逃避的代价太高了。
解决困难很痛苦,逃避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却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为不复习导致成绩不及格,最后不得不重新投入时间复习补考。
因为逃避活动责任,给同伴留下差评,因此失去了朋友。
因为拖延找工作,错过了招聘黄金期,再也没有那么多好的工作机会。
因为没有及时找房子,错失挑选性价比高的房子的机会。
因为没能完成上级指派的新任务,错过升职加薪机会。
“当时咬咬牙就好了”。
困难就像滚雪球,一开始只是个手掌就可以融化的小球,如果不立即解决,放任其继续发展,使其越滚越大,最终就会变成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逃避型人格往往一看到小雪球就怕了,任由其滚向未来,变成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大雪球。
这是病,得治。
03
跳出舒适区很难,但是咬牙直面困难后,就会发现,亲爱的,那些事情其实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事物的未知放大了我们的恐惧。
《奔跑吧,兄弟》中有一个考验胆量的游戏,成员需从暗箱里面尽快抓出弹珠。暗箱里面不过是水气球、海带、假发等普通物品,但在未知情况下,所有的恐惧都被放大,使得每一双伸进暗箱的手都颤颤巍巍,喉咙不自觉发出尖叫声。
克服恐惧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暗箱的东西抓到明处,一看清明细,恐惧自然消除。
去,揭下生活的伪装面具。
生活中的困难就像暗箱里面的未知物品,未知使我们恐惧,恐惧使我们逃避。所以只要勇敢揭下生活戴上的伪装面具,便知困难其实没那么难。
04
把手伸向未知的困难,勇敢揭下生活的伪装面具,不容易,但也不难。以下4招教你治愈逃避型人格。
第一招:变被动面对为主动选择。
似乎我们总被强迫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考试、应聘、工作、结婚。
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以工作为例,如果我不工作,我就不能升职加薪,不能升职加薪就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会留下遗憾,造成对自己的悔恨,所以我宁愿工作,也不愿留下悔恨,为了不留悔恨,我选择工作。
主动去迎接困难,困难也就不难了。
感谢大学版成长心连心活动,这个方法来自于导师分享。
第二招:把所有困难写下来,再想解决办法,当做为别人出谋划策。
我们总是好为人师,解决别人的困难总比解决自己的容易。
当我们把困难都写下来,就是把乱糟糟的内心梳理了一遍,难点明确了,头脑清晰了,解决问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举个例子,作为毕业狗,准备在异乡工作,租房是个重要问题。
于是我写下:我要解决租房问题。
接着当做别人的问题来想解决办法。租房,不就是先定地段,不能离公司太远,房价合理,地段治安安全等等,一旦租房标准确立,根据订立的标准去找房子,也就容易多了。
第三招:找伙伴,一同携手解决。
一人解决所有困难似乎有点困难。世界这么大,总有人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相同的问题。所以与伙伴一起想办法解决,也是个好方法。
不想独自复习,就找个人一起去图书馆互相监督,不想独自找工作,就跟着风风火火找工作的同学走,说不定还能收获宝贵经验。
第四招:不去想难不难,只管往前冲。
这个是最难做到的。
面对困难,越想着它难,它就会越难。就像跑步,身体会累,倘若嘴上继续喊累,就会在精神上把自己打垮。此时脑袋放空,脚步自动化前进,挺一挺,也就挺过去了。
面对困难,不要想着有多难,更不要一直喊着难,只管专注去解决问题就是了。
希望有一天,当你回头看那些曾经让你胆战心惊的事情,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