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丢下妄念,任心清净

发表于2017-09-20 20:25 阅读(5)

丢下妄念,任心清净

你且静看那莲花初绽,出于淤泥,却依旧心净气洁,不染尘丝。你心比莲心,自是莲心更比人心净。
  
  一位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他见山脚下绿草丛中一个牧童在那里悠闲地吹着笛子,十分逍遥自在。
  
  年轻人便上前询问:“你那么快活,难道没有烦恼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烦恼仍在。于是他只好继续寻找。
  
  他来到一条小河边,见一老翁正专注地钓鱼,神情怡然,面带喜色,于是便上前问道:“您能如此投入地钓鱼,难道心中没有什么烦恼吗?”
  
  老翁笑着说:“静下心来钓鱼,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年轻人试了试,却总是放不下心中的烦恼,静不下心来。
  
  于是他又往前走。他在山洞中遇见一位面带笑容的长者,便又向他讨教解脱烦恼的秘诀。
  
  老年人笑着问道:“有谁捆住你没有?”
  
  年轻人答道:“没有啊?”
  
  老年人说:“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呢?”
  
  年轻人想了想,恍然大悟,原来是被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束缚住了。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很多时候,烦恼都是自找的,要想从烦恼的牢笼中解脱,首先要做到“心无一物”,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不为外物的悲喜所侵扰,才能够抛却一切的烦恼,得到内心的安宁。
  
  萧伯纳曾经说过:“痛苦的秘诀在于有闲工夫担心自己是否幸福。”故事中的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却不知道这其实将带来更多的烦恼。许多烦恼和忧愁缘于外物,却是发自内心,如果心灵没有受到束缚,外界再多的侵扰都无法动摇你宁谧的心灵,反之,如果内心波澜起伏,汲汲于功利,汲汲于悲喜,那么即便是再安逸的环境,都无法洗脱你心灵上的尘埃。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的杂念与烦扰,都是自动摇的心旌所激荡起的涟漪,只要带着牧童牛背吹笛、老翁临渊钓鱼的心绪,而不去自寻烦扰,那么,烦扰自当远离。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鲜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佛教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这样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佛教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就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佛教徒听后,欢喜地作礼,并且感激地说:“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是啊,热闹场中亦可作道场;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妄念不除,即使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行。
  
  正如六祖慧能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者心动。心才是无法宁静的本源。
  
  有一位青年,因为受了一些挫折变得非常忧郁、消沉。有一次他去海边散步,碰巧遇到以前的一位朋友,这位先生正好是一位心理医生。
  
  于是青年就向这位医生朋友诉说他在生活、社会及爱情中所遭受的种种烦恼,希望朋友能帮他解脱痛苦,斩断生命的烦恼。
  
  安静沉默的医生朋友,似乎没听这位青年的诉说,因为他的眼睛总是眺望着远方的大海,等到青年停止了说话,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帆船遇到满帆的风,行走得好快呀!”
  
  青年就转过头看海,看到一艘帆船正乘风破浪前进,但随即又转回去了。他以为医生朋友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于是就加重语气诉说自己的种种痛苦,生活中的烦恼、爱情的坎坷、社会的弊病、人类的前途等问题已经纠结得快要让他发狂了。
  
  医生朋友好像在听,又好像不在听,依然眺望着海中的帆船,自言自语地说:“你还是想想办法,停止那艘行走的帆船吧!”
  
  说完,就转身离去了。
  
  青年感到非常茫然,他的问题没有得到任何解答,只好回家了。过了几天,他主动去找那位医生朋友。一进门他就躺在地上,两脚竖起,用左脚脚趾扯开右脚的裤管,形状正像一艘满风的帆船。
  
  医生朋友有点惊讶,接着就会心地笑了,随手打开阳台上的窗户,望着远处的山对青年说:“你能让那座山行走吗?”
  
  青年没有答话,站起来在室内走了三四步,然后坐下来,向医生朋友道谢,说完就离开了;走时神采奕奕,好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不见了当初的消沉、颓废。
  
  医生朋友事实上并未回答青年的问题,青年自己找到了答案。医生朋友的话让青年明白了,解决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恼,并不在苦恼的本身,而是要有一个开阔的心灵世界;人们只有止息心的纷扰,才不会被外在的苦恼所困扼,因此要解脱烦恼,就在于自我意念的清净,正如在满风时使帆船停止。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像那被情感、家庭、社会所缠绕的青年一样,找不到安心的所在;唯有像佛祖一样讲觉悟,好好地在自己的身上下工夫,从内心的观照里,去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才不至于觉得无休止的劳苦。
  
  外在的纠葛、攫取太多,心就没有办法安宁,更无法净化;人对外在无限制地索取,常常是以支付心灵的尊严为代价的。我们应该抬起头来,看看屋外的松林,听听松涛的呼唤,眺望远处的大海以及满风的帆船,我们的心中会有对生命新的转移与看待。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