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记忆以来,家里没有自己的汽车,有的只是父亲的一辆老铁马。所以,很多时候如果要去比较远的地方,我们都是乘搭巴士,毕竟一辆摩托车一次载不了一家五口。当年,我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马六甲,大约是一个小时半左右的路程。
我们从家乡小镇的车站乘坐巴士去到马六甲的巴士总站。然后,再从总站走路到附近的广场和马六甲古镇。巴士总站位于马六甲市中心,附近有个购物广场,所以人潮特别拥挤。总站并排着一辆一辆的巴士,当年巴士由几个不同公司私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往返马六甲与森美兰淡边的“大来巴士”与及在马六甲城市地区走动的“市区巴士”(TownBus)。那时可以看到停在总站的巴士车身老旧,并披上了一层灰黑色的灰尘,看起来萧索异常。总站的空气弥漫着巴士喷发出来的浓浓黑烟,烟味加上附近巴刹阵阵的鱼腥味,让人感觉这才是巴士站应有的味道。那时候,不难看见检票员身上斜挂着一个小木板到处走动,木板上都是一张张的巴士票根。只要巴士开始启程,检票员就会踏上巴士,跟随着巴士一个个向乘客收钱售票。
在人来人往的车站中,总是可以看到许多行色冲冲的影子。由于车站附近就是商场和商业楼层,所以乘客都是以上班族居多。在早上八点和下午五点的时刻,车站人潮面临高峰。下班时刻,上班族脸上多是挂着大大的笑容,赶往巴士站准备回家。这时候的巴士站挤满人潮,有些幸运的乘客找到站内准备的木椅子,坐在一旁吹着风扇发出来的凉风,仔细听着检票员报告下一班车的时间和地点。高峰时期的巴士里,乘客们挤得如沙丁鱼一般,汗水味四处飘散,显示一天的疲劳。
巴士站同时也挤了一堆穿着制服的学生,尤其以中学生居多,学生们背着书包,个个汗流浃背。车站附近近摆满了零食和水果摊位,尤其冰棒最受欢迎。放学时刻,一群少男少女站在车站内,人人手握一支冰棒,在炎热的下午慢慢吃着冰棒,年轻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站内的摊档小贩个个晒得皮肤黝黑,显示他们为了生计而刻苦耐劳。
巴士总站在假日时不难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旅客。很多时候,售票员会打着半生不熟的英语为他们讲解巴士的路线和价格。当年科技不发达,路线和车票价都标明在一个木板上,看着外国旅客和本地人对着木板指手画脚的时侯,处处透着新鲜。很多时候时候售票员不明白英语,旁边站着的巴士司机和检票员都会加入“战团”,虽然都是一群没什么读书的人,话声也特别响亮,但难掩他们脸上尽心尽力为游客解说的热情表现。
当年车站对面是很大的购物广场。由于九十年代购物广场不多,还是坐落于总站附近,所以人潮汹涌,为总站塑造了盈盈生气。夜晚时分的总站不会因为上班族的下班而停止喧哗,少男少女都喜爱跑来商场拖拖小手、谈情说爱。佳节时分,总站更是热闹,购物广场都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繁华的背后却迎来了卫生问题。当年,车站旁鲜少设立公共垃圾桶,加上公民意识低,乘客们都爱随手乱丢垃圾,导致环境卫生每况愈下。此外,巴士的超重和雨后让马路上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路洞,路况奇差,影响了市容。为此,巴士总站被迫关闭,市政府下令搬迁,临近的小吃和广场也因为搬迁而生意严重受损,到最后因为生意不佳而面临倒闭。
多年后的今天,当再次经过旧巴士站时,看到的却是杂草丛生的荒废空地,商场建筑油漆早已脱落,犹如一座死城,有的只是奄奄一息残喘着的旧发廊。随着时代的进步,旧巴士站已经消失,连带曾经的繁荣景象也跟着消失,唯一带不走的却是曾经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