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百战奇略》第七卷·缓战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待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参考翻译

《百战奇略》第七卷·缓战 译文

大凡进攻城邑之法,是战法中的最下策了,只在不得已时才采用它。通常所说的三个月修造攻城器械,三个月堆筑攻城土山,这样,攻城准备得用六个月时间。值得警戒和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攻城准备的时间长,将帅为忿怒急躁的情绪所使,往往不等攻城器械造好,就驱赶士卒像蚂蚁一样缘城而上,这恐怕是造成人员大批伤亡的原因。如果敌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粮少,又无外援,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可采取长围久困之法夺取它,这样作战对我有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行动舒缓时,就要像森林一样稳便不动。”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恪率军进攻镇守广固城的东晋镇北将军段龛所部,并将其包围起来。当时,诸多将领都劝慕容恪尽快攻城,但慕容恪却从容说道:“作战之情势,有时应当缓战以慢慢制服敌人,有时应当急攻以快快战胜敌人。

参考赏析

《百战奇略》第七卷·缓战 解析

本篇以《缓战》为题,旨在阐述攻城作战中应当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由于修造攻城器械和堆筑登城土山,费时费事,攻城作战中容易增大伤亡,故攻城之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因此,它主张在攻城作战中,对于城防坚固、兵多粮少且无外援的守城之敌,不应急于攻战,可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本篇所论攻城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外乎《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所阐明的观点,认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下策。此种观点在缺乏先进攻城技术的古代是不无道理的。但是,随着武器装备与攻城技术的进步和战争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夺取城镇为目标的攻坚战,必将提到重要位置上来。因此,在对守城之敌作战中,是否采用攻城战法,应当根据战争的需要和装备技术条件而定,不可不加具体分析地一概斥之为下策。

刘基简介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百战奇略》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