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百战奇略》第五卷·奇战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宣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欲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出汉中、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信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邓忠出其右、司马师綦等出其左。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参考翻译

《百战奇略》第五卷·奇战 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用“奇”,指的是进攻敌人所无防备之处,出击敌人所未意想之时。在与敌人交战之际,要采用惊扰其前而掩袭其后,声冲其东而实击其西的佯动战法,使敌人迷茫失主而不知道怎样进行防备。这样作战,就能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一定采取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元帝曹奂下诏命令各路魏军征伐蜀国,大将军文王司马昭担任总指挥,他派遣征西将军邓艾率部牵制蜀将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部截击妻维,使其不能退回蜀国内地。邓艾则派天水郡太守王颀等将率部直接进攻姜维营垒,陇西郡太守牵弘从前面进行拦击,金城郡太守杨欣率部迂回甘松岭以侧击姜维背后。姜维听说魏将钟会所率诸军已经进入关中,于是引兵退还。

参考赏析

《百战奇略》第五卷·奇战 解析

本篇以《奇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运用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为了达成“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应当采用“惊前掩后,冲东击西”的佯动惑敌的战法,使敌人对我无从防备。这样,就能战胜敌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最早提出的战争名言,其实质是强调进攻的突然性问题。而要达到对敌实施攻击的突然性,则必须采用隐密而巧妙的战法,在敌人未曾意想之时,突然攻击其没有防备的薄弱环节,才能一举置敌人于死地,从而达成出奇制胜的作战目的。三国时期的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的灭蜀之战,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之一。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九月,魏军兵分三路攻蜀。

刘基简介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百战奇略》所有章节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