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何不设立“信誉局”?

作者:宣宣 发表于2017-09-12 17:12 阅读(4)

何不设立“信誉局”?

最近,偶尔看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说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它仅靠一个温柔得几乎看不见的撒手锏,使得任何有良知、想过体面生活的人都不敢在社会上胆大妄为,而必须循规蹈矩地生活,这个机构就是“信誉局”。美国所有公民的资料,特别是他的信誉资料,在这里一查而知。如果你在美国没有了信誉,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举步维艰。

美国是这样,很多国家也是这样。我有一个朋友,在新加坡交流学习半年,回国登机时却卡住了,因为他欠学校图书馆的一本杂志没有归还,在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后,是第三天的下午,这时,飞机已经飞了几个来回。更要命的是他在四年后要去新加坡访问,机场同样拒签,因为他有“不良信誉”的记录。

一个人活着,需要有很多的灵魂来保驾护航,信誉,则是最重要的。其实,中国人对于“信”的认识始终很深刻,也很久远,我们可以从许多古文典籍中看到,《说文解字》对信的解释是,“信,诚也。”《墨子经》云,“信,言合于意也。”《白虎通情性》、《荀子富国》、《左传庄公十年》、《过秦论》、《三国志诸葛亮传》、《汉书李广苏建传》等书中对“信”也有过恰如其分的描述。在《论语》中,“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句话就是孔子在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他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更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说。其实,中国古代讲信誉的人也是数不胜数,像大家熟悉的韩信,晏殊、曾子、梁国志、曾参……他们都是这样的典范。

几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对中国国人信誉度的讨论,很多人说国人的信誉度已经跌倒冰点。不信?有例为证,说在一个5A旅游景点门口,一串只有8元的玻璃球,卖了几个月,无人问津,却在涨至8000后,被一个老外以7500元当作水晶买走了,老外回家后大失所望,当时就把那个玻璃球摔的粉碎,并发誓再也不来中国旅游,还劝告他身边的人都不要来中国……一个玻璃球,让整个国人信誉扫地,实在令我无语和汗颜!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那只是一个黑色的个例,绝大多数国人还是相当讲信誉的。

不过,想想今天的社会,有时候,还真蛮可怕的,曾被某些中国人作为“成功的经商之道”的美谈,竟然和“偷工减料”、“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等种种恶习大行其道;于是乎,大家想不到的“豆腐渣”工程越来越多;“桥塌塌、楼歪歪、路坑坑……”普遍存在;食品、药品、营养品、牛奶的毒素更是遍地开花……“织席的睡土炕,卖盐的喝淡汤,卖布的穿毛衣”等怪现象再次出现,而很多人不是因为不能承受,而是因为深知“内情”和“危害”终日寝食不安……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许多人悄然失去了信誉,失去了理性,失去了良心,失去了对社会的责任。

昨日,在网上也有一个帖子,很有意思。据中国、美国、英国、韩国、俄罗斯等国抽样调查得出结论:三年以上不换手机号码,而且只有一个号码,二十四小时都开机者,是个相当值得信赖和可交之人。因为他不欠别人多少情;也不可能欠别人多少钱;不怕有人找他麻烦;还有就是他很念旧情,希望老朋友很多年后依然能找到他……想想自己,有些窃喜,自从有了第一个手机号,十几年了,一直也没有换过号码,而且永远也不准备换,那我也应该是个相当守信的人!个人需要诚信,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与陌生人诚信,你可以获得最佳印象,甚至会成为终身厮守的好朋友;与朋友诚信,你可以获得同样的回报和馈赠;与客户诚信,你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和长期的合作,也会让你在以后的生意中财源滚滚;与你的爱人诚信,可以良好夫妻关系的基础,让家庭更加温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全民诚信,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但愿真的能够这样!可哪一天才能做到全民诚信呢?我们翘首以待!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中国人的信誉度也正在加强,国人对信誉的渴望更是与日俱增,2014年5月8日的报纸上,就刊登了一篇文章,说要为国家公务员建立信誉档案。那真的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不过,如果能像美国那样,为全民都建立一个这样的信誉档案,那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作者简介:黄宏宣,男,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创作员,在各类刊物、网站上发表作品千余篇,十多篇散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并出版散文集《我这十年》和长篇小说《深深叹息》)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大厂区育英路57号)

                     邮编:210044  电话:13057576807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