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 人 谈 美
[“清风明月”一下班就走进中国交友在线,打开读不懂为她设计的交友小屋,同时打开QQ聊天在线]
清风明月:你好!你给我设计的、并亲手用板子搭建的小屋太漂亮了,我刚在里面小憩一下,打开音响《回家》,吃上几口你放上的冰淇淋,外面有绿树、蓝天和风的陪伴,舒适而又惬意。
读不懂:哈哈!太客气了,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和审美观为你建造的,肯定有不符合你自己的审美要求之处,你自己改造好了。
清:只是插图用蓝天白云我感觉太淡了,我较喜欢生活气息、象征意味浓一些的自然装饰,比如花草、树叶等等。
读:那你改一改好了,花草是有的,树叶也是有的。 (“清风明月”将蓝天白云改为一串树叶)
清:你看这好吗,漂亮吗?
读:我是这样认为的:漂亮既是一种自然的给予,又是一种主观的认可,说到底,是个“美”和“审美”的问题。你天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美的世界里,你心目中的“美”是什么?
清:“美”是个高级学问,像你我这样的平庸之辈,甚至连“附庸风雅”的能力都没有,是没有资格对美的问题说三道四的话;然而另方面,我们面对的这个“美的世界”比鲍母加顿那个时代面对的一点也不窄狭,我们没学问也不代表我们没看法,应该是他有他的高论,我有我的俗论:美在我看来就是自然、舒服,审美就是享受愉悦、陶冶性情。
读:能举些例子吗?
清:太能了:比如我换上去的这幅插图,枝叶映晖含露,绿意渐梢渐嫩,给人以生机无限的感觉,很美;街上那个小交通志愿者,正在搀扶老人过街,给人以文明和谐的感觉,也很美……并且“美”不光是“物”的东西,也广泛存在于意识领域,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就是一种美;“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美——前者是凄美;后者是坚强。
读:那么,你是怎样看待美的存在呢?
清:前边你说过,美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认可,我认为除此之外,美更与时代环境紧密相关:古代美的现在可能不美;此地美的彼地可能是丑。有次看电视,看到一个黑得让人难以接受的“女郎”正扭腰摆臀地跳拉丁舞,心想这无非一个平平常常“班图尼格罗”而已,可哪知道,她竟是一个洲际选美冠军,呵呵。
读:呵呵,你的补充非常精道!我们再讨论一个话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是怎样看待美的实现形式的?
清:我想,实现美是要外表和内涵相结合的,只有外表的美是没有魅力的。
读:能举例吗?
清:比比皆是呀:有好多时尚的女孩看上去很美,但一说话就露馅了,没有修养、没有文化;有的人外表平平,但言谈举止透露出高雅气质和所受教育,得体大方、不做作, 让人感觉很舒服,想接近……
读:是的,女人喜欢张显美,并有许多人把“张显美的个性”与“张显项链口红”混为一谈,实际是大错而特错的!装扮,仅仅补充了“美的外延”,而“内在的味道”可能需要读很多书、经过很多社会生活的历练,甚至如此也还是不行——因为唐代丰腴为美,清代寸莲为美,现代唯瘦为美,一句话,不同地点、不同时代对美有不同的标准,要完善“这样的美”,可想甚至是不可能的。
清:如此看来,美的“难度”是那样的大!
读:是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美”这一命题的形成可能是最早的,而这一命题的“完美答案”甚至至今还没有——当然,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究。
清:是的,“美”是一个麻烦透顶的问题,我有切身体会:一个人去商店买裙子,10分钟就成交了;两个人去,得挑大约90分钟;如果三个人以上去,那只能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读:正是。乌鸦认为自己丑,曾乞求上帝:"我愿用我身上一切的美德来换取一副美丽的外表。”上帝回答说:“我给你的,确实是最美的,只是我忘了教会人类什么是美!"
清:呵呵!
读:这,对于人类来说,对于那些一天到晚标榜深深理解什么是“美”,或不顾四下、整天盯住时髦、时尚的人,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清:是的,既然没有任何人给我们面前摆放出一个准确的“美”,我们是否可以借鉴数论中的“筛法”,以“涉及美”而“逼近美”呢?
读:当然可以!比如,我们既然知道世界上至今还没发现“天衣无缝”的美,那么我们可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美中不足”就是一种“美”,而恰恰是这种“美”的存在,“美”才显得更加迷人!
清:这我信,美需要“不美”来衬托。据说十九世纪古典主义盛行欧洲的左拉、毕加索时代,法国非常流行“陪衬人”:一个阔太太出行,花大钱雇佣一个最丑的人挎上胳膊。呵呵!
读:所谓“鹤立鸡群”么——因此,没有“不美”的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谈美的!
清:是的!
读:前面说的“反差”是美,其实对称也是美,而且我认为是生活的主基调:瞎子和瞎子谈恋爱,他们都不觉得对方瞎,哑巴也是这样;一个将军是不情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普通士兵的,总想把她嫁到贵族家中去,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道理。
清:呵呵,直白而有道理。
读:另外,美的表现风格也是复杂多样的:阿斯美拉达是美的,卡西莫多也是美的,一个美在外表,一个美在内心……有坚强的美、悲壮的美、柔弱的美等等。
清:是的!面对美的如此复杂,我们只能用千奇百怪的审美,去应付这些莫衷一是的“美的存在”,对吗?
读:然而承受美也是有尺度的:我不情愿接受阿斯美拉达不美的内心,也不情愿接受卡西莫多不美的外表。社会活动,人和人都希望和谐交往,“美感”是为基础。而感受“美”又因人而大不相同,无需把我的审美感觉与你的审美感觉对换过来,那也是不现实的。我感到,与其说美是一种和谐,宁可说是一种对于各自审美要求的认可更好。你不是也说“美就是自然、舒服”吗。网上交流,尽管见不到真人,相信你很不情愿面对一个虽然很有学问,介绍的样子是一个歪嘴、瘸腿、并且眼一只大一只小的人。
清:你说的似乎绝对点了。美有视觉感受,也有心灵感受,只有合二为一才会让人觉得没有遗憾。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多见,正如美人脸上的痣,“缺憾”也是美的。
读:这也正如我们议论美:光有名人、权威在那儿高谈阔论,看不出谁比谁更加高深;而由我们这样一来,那些大家的形像立刻显得无比威严和高大!
清:是的,我们的“这样一来”还有一比: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9+9),我们进一步运算的结果是9+9=18;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2+1),我们直接脱口的答案是3,厉害吗,哈哈!
初稿于2003年夏河北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