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中心
暮春之初的芳华时光,轻轻抖落现代文明的点点尘埃,于阳光灿烂的清晨出发,越过三百多公里的徽皖大地,穿梭在上下千年的世事之中。恋恋的风尘骤然沉醉在现代文明的边缘妙境——西递、宏村。 如果浸润在都市繁华喧嚣的时间一长,很容易忘记时间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历史同样可以与现代并行不悖、并驾齐驱。
当我快要进入西递时,一路上青瓦灰墙的徽州风格建筑群鳞次栉比,散落在山水的环绕中,让人渐渐进入一种与众不同又好似阔别已久的文化场。我虽然是安徽人,但这种温文尔雅、庄严静穆的徽派风格,还是令成长在长江沿岸的我觉得些许若即若离的陌生,并有借之滋养、观照我之文化中轴的虔诚渴望。 到了西递村之后,放眼望去整个西递被绵延不绝的群山环抱,万里晴空中栖息着几朵惬意的白云。古朴灰白的民居坐落在翠绿的草木中,前方是风平如镜的潭水,伫立在潭水后的大牌坊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牌坊是明朝皇帝为表彰胡文光派人所建,走近去看,这个牌坊通体是黑色大理石铸造,雕有凤凰、仙鹤、麒麟和梅花鹿,雕工精美、庄严肃穆,可见胡氏家族在西递的显赫地位。我站在牌坊脚下,环视四周,伴着这和煦的春光,置身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我无法想象世界上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现实与历史无缝对接、自由穿梭。此情此景,在我的眼中,在古人的眼中,慢慢重叠,眼睛的功能瞬间便不仅只是勾勒出外表,她也能读懂情感了。
历史的沧桑和肃穆是我不敢因晕车而有半点懈怠此番美景,而夹着几丝清香的空气也很快振奋了我的精神,身体所有的不适因西递的柔情似水般的诗化而烟消云散。 走进阡陌纵横的小巷子里,立刻闻到一种也许是房梁或马头墙散发的古朴香气。左邻右舍动辄可都是有几百年的历史啊,我用指尖轻轻划过墙面,闪过一道光影,我似乎感觉到了墙面的体温,那是历史和文化的体温。导游带着我们走在狭窄而曲折的石板路上,参观一座座有名的古民居。
它们多是达官显贵或商贾儒士的居所,每进一座民居,都立刻感到一种宏深端正的威严感。高大的横梁,精雕细楼镂的窗花,飞金重彩的花门,典雅雍容的屏风,古朴遒劲的斗拱,还有青苔遍体的天井等等。置身在厅堂中,会让你自觉地净化内心的纷繁尘世,想象自己是一个隐形的旁观者,看着厅堂主人或低眉垂首,专心致志地吟诵四书五经;或摆席设宴,邀请三五绅士鸿儒把酒言欢、畅叙友情;或静听着江南烟雨的声声淅沥,望着雨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苦思冥想;或于晚霞落尽前,擢一把藤椅,泡一杯黄山毛峰,慢慢品茗。
而此番想象之后,你又悔恨为何生在他乡,为何被红尘琐事困扰,难得与历史的梦乡重叠,却只是匆匆过客,终将只身前往一个自己不愿去的地方。我不由地感叹,也许我们都与这里前世匆匆无缘,今生相知太浅。 而古民居里另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楹联。
印象比较深刻的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想这一定是世代书香门第,把读书看做毕生最重要的追求,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定当谨遵这无声的谆谆教诲;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家应该是徽州儒商中的一员了,徽商于晋商不同,他们更重视文化教育和实业生意,作为一个安徽人,这一点令我们倍感自豪;有副楹联很有意思,叫“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其中“快”字少了一竖,作为“辛”字的一横,“多”字少了一点,作为“亏”字的一横。意思就是告诉人们:多点辛苦,多吃点亏。
简单的两句话暗藏玄机、妙趣横生,令人不得不佩服徽州人的聪明智慧和务实谦逊。 西递的整体布局就像一艘航船,而宏村则像一头牛。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来到宏村,便看见一个被称为牛肚的南湖边满是画画的学生,南湖对面的古民居和西递村外面的建筑风格和里面的厅堂布置十分相似。青瓦灰墙的一排古民居和清澈翠绿的南湖在灿烂的春光下,构成一幅明媚清丽的江南水乡画景,所以这里是写生的绝佳去处。南湖中间有一座矮而窄的小桥,站在桥中央的好处可以饱览南湖全景。
湖边有几棵树龄高达几百年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古民居里面还有个月沼,湖面十分平静,不起一点涟漪,我想如果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坐在湖边,看着湖心倒映着的月亮,和周围翘角飞檐的轮廓,一定别有一番韵致。
要离开西递的那天上午,清明前的湿云终于藏不住未落的春雨,天地间一片澄澈清新。我撑着伞徘徊在交错曲折的巷道里,凝视着斑驳的墙体,耳边似乎回荡起几百年前同样在清明时节纷纷细雨中的琅琅书声、涟涟雨花。回望悠悠天宇,多么希望时光就此搁浅在这青石板路上,牌坊前的浅潭,何时能在烟熏尘染的俗世再次潋滟一眸清浅的时光? 徽州的春雨落得厚重,青瓦灰墙在后视镜里慢慢退回几百年前。我们选择做一个过客,不便过多惊扰你默数一年又一年的沧桑,只愿日后在梦里,再次想念你绯烟裹身的温婉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