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吵,听听自己
纷杂,凌乱,迷茫,仿徨……大学,总是对人生和前途似懂非懂。——题记
身边很多人每天都是在寝室和教室两点之间徘徊,偶尔出现的一个拐点就是经过某个食堂窗口定一个快餐或者是去某个服务点取一份快递。而我,最近也总是以各种借口来被同化在他们圈子里,早已经没有了大一那一份安安静静待在图书馆一个下午的闲情。
其实,如果能够跨越这份爬出被子的懒惰,走去那充满馥郁书香的图书馆,哪怕只是去顶楼的报刊室看看杂志,也挺不错。尝试让报刊选读取代部分网络浏览,不但可以享受一下难得的独处空间,还可以慢慢将“书生气”渗透到内心,即使不去关心国家大事,也没有必要去挂念百姓疾苦,只是静静听听自己许久都未曾打开的心扉。
每天我们总在自己的抱怨里翻来覆去,总是说“我感觉自己好颓废”之类的话,可是说完以后又开始启用各种聊天工具,和电磁波对面的也许还是一些不认识的人各种调侃。这就是我们自我反省的方式,日复一日,没有真正想要从这种生活里走出去。
其实,图书馆有什么不好呢?很多人总喜欢给自己压力。他们的潜意识里,去一次图书馆,一定要能够找到那四本自己有兴趣的书才对得起这一次“出远门”;在图书馆待上一个下午必须要看完一个故事或者是做完一套测试才不算浪费时间。但是在一个真正的读者内心,去图书馆并不只是这些“任务”。
有的时候,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于我自己而言,让自己“奔波”起来,至少不会让自己觉得每天都是碌碌无为。
不可置否,自从有了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很多人也会去利用它下载很多本图书存档,我也曾经试图以这种方式以减少我奔波的时间来阅读多一点的文字。可是我们往往会在无意之间高估自己的自控能力,所以我到至如今还没有在移动图书馆里把那些下载存档的图书看完。特别是文学性质强烈的书籍,对着一个几寸大的手机屏幕,不仅仅要考验我的耐心,更不容易看出作者的文字背景,也品不出故事的感情色彩,于我,真的只能用“枯燥无味”来形容。
我想,应该有很多用移动图书馆的人和我有同感吧。当然,我知道,很多足不出户的人现如今都还不知道移动图书馆的存在。 而纸质版的书籍,完全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除非你借这些书完全是为了充斥你的书桌或者是随大流而行,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对于我自己来说,看纸质书会有一种特别的感情。遇到自己喜欢的文字会喜欢去摘录,去反复咀嚼、反复推敲。
如果文字有幸遇到喜欢写作的读者,它们还会一辈子待在这个作者的脑海:哪个定语可以用来修饰这个名词,哪个名词可以和哪个动词成为绝配?这些精妙之处都蕴藏在书籍中,它会随着你的阅读量慢慢沉淀在脑海里,等待合适的时机跃出来,成为另一篇文章里又一个值得铭记的经典。而与文字的这一份“邂逅”就好比伯乐同千里马的相遇,要一份机缘,还要一些独特的视角。
这个世界时刻都是纷杂凌乱的,我们时常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不清楚自己的下一个计划。周围的世事太吵了,我们刚开始还是学会忍受和沉默,后来却不得不去在意,但是我们却又要学会表现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所以,我们学会巧妙地避开。客气地打一个招呼,独自一人散步去图书馆,找一本书,让这个传统从一开始的约束慢慢成为融入生活的一个习惯。每个周抽出点儿时间来,去去图书馆,哪怕只是待上一两个小时,随便翻阅一下那些你从未涉猎过的书籍。你会不经意发现,书籍里的人和事,有的就像你的曾经,痛并快乐着;有的就如同你的现在,迷茫却又对下一秒充满期待;有的好似你的未来,你想着以后自己也会找到像主人公般的惬意。
世界的脚步太快,我们会跟不上去,有的时候跟上去了也会觉得气喘吁吁。所以,尝试一下去品味一些我们不小心遗漏的生活方式,尝试让书籍带我们把节奏变得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先学会让自己的心放松一下,渐渐去脱离那些让自己太累的负担。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很多负担都只是你的预设,你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就早早给它下了一个定义,潜意识里就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包袱,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开始,你就已经累了。
世界太吵,听听自己。明天就去图书馆坐坐,去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吧!去感受一下从木窗投下的光影有什么不一样的温暖。看得眼睛累了,抬头眺望一下远处的天空来缓解缓解疲劳;看得姿势累了,站起来走走寻觅几个志同道合的书友;偶尔心累了,起来观望视野里的车水马龙回味下前一刻看书时的心安……
世界太吵,我们正在被同化。而我,愿意去图书馆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