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文学——从“厅堂”到“厨房”的路程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学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归其原因在于文字的存在。而文字的巧妙堆积则成就了中国的文学。不管是商铭还是周礼,不管是楚辞还是汉赋。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更甚是中国近代的新诗话剧。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当你不算细致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学,你会发现,它与西方文学有着截然相反的发展历程。西方的文学似乎完全与中国相反的发展。从话剧到小说,从小说到诗歌。然后长篇大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有趣的东西。
可是仔细想来,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之路。中国的文学之旅可以说是从高雅的“厅堂”到通俗的“厨房”的漫长旅程。那么以下我从中国文学的各个时期及特色来来简单地分析一下这个漫长的通俗化过程。
中国的文学,我认为最早了追溯到夏商周。亦或是更加早期的!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传说书成于周。其文章乃礼乐演奏之物也!也就是说,一开始诗经是只用于王侯们的宫廷奏乐之用。就是说一般人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所以当时的人又叫做“氓”。这种礼乐制度的高等艺术,一般人没有机会接触。所以算的上是阳春白雪般高雅的。
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各种文化激荡交流融合的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高峰。在这几百年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震荡。催化了很多新生的产物。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以及屈子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最璀璨的明珠。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屈子的《离骚》如果没有注解的话,我们只能是看得混混乎不知其所云也。其意精兮,味亦修!况且屈原者,楚之贵族也。官居左徒。乃楚国三大家族之首也。可以说屈原是楚国的大贵族。你觉得这样的人能写出劳苦大众们的心声吗?可能不会,他的文章也只是在当时的贵族之间传递。由诗经的王侯到离骚的贵族阶层,不得不说,文学下了一个台阶,靠近了人们一步。
公园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可是毕竟是短暂的几十年。所以,文学还没来得及适应这片土壤,就被突如其来的战火烧成了焦土。所以,秦汉文学作品,应该从汉朝谈起。汉朝最著名的是汉赋。如贾长沙(贾谊)的《过秦论》,如司马相如《长门赋》。通篇华丽,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长门赋》更是让汉武帝爱不释手。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赋产生于士大夫,流传于士大夫,发扬于士大夫。从贵族到士大夫,文学又近人了一步。
隋朝统一了天下,拱手让给了唐朝。唐朝是一个文化繁盛经济发达的时代。文学也达到了高峰。现在的小学生,可能不知道汉赋,但没有不知道唐诗的。我们从小就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些我们可以倒背如流的唐诗。有谁没背过,念过。唐诗同样兴起于士大夫,同样也兴起于当时的文人。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而作诗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做官儿的瘾。“士农工商”之中公务员可谓是古代中国人最好的职业。既然作诗作得好可以当公务员。那么很多文人都开始热衷于作诗了!大家知道,诗在当时是干嘛用的。谱上曲用来唱的,简单地说。诗词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其中有很多诗都传唱于青楼酒肆。又让文学走一步接近于人。
到了宋代,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兴起了一大批民间歌手。苏轼,柳永的词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十年生死两茫茫”“红酥手,黄藤酒”“东南形盛,三吴都会”。奉旨填词,柳三变更是家喻户晓。以至于当时有“凡有井池者,即可歌柳词”。的说法。
元朝,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文人做不了公务员了,只能写个剧本啥的消遣一下。元曲和杂剧应运而生《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讲的大多数是民间的故事。而在民间也开设了瓦子戏台专门表演。文学开始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发展迅速。四大名著全部书成于明清。国粹京剧也诞生于清朝。明清没有不知道孙猴子的,没有不佩服关二爷的。三国,水浒,西游记,也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乘凉聊天的一个个故事。
到了近代。近体诗歌发展迅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地走了,带走了高雅。带来了通俗。人现在谁都能“我达达分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同样鲁迅的尝试集。用白话写小说《狂人日记》。通俗易懂的文字。普及了知识。让文学更加深入到了我们周围。
到了现在。电子文学,通俗文学。各种文学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轻易的了解各种文学。这不是它的通俗之处吗?任谁不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哼一首流行歌曲。文学已经深入到了我们身边。为我们所认知,学习,掌握。
中国文学从厅堂到厨房。这只不过是一个比方。而它的服务对象,服务人群却越来做大,越来越多。这就是通俗化的过程。这就是一步步走向人民的过程。当然,我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文学的历史化进程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可是大趋势确实这样。从文学的“厅堂”到“厨房”的进程。
(不知不觉,将近两千字。好吧,收笔了,我也困了。没有来得及修改。以后有时间再说,困了,睡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