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屑于做一个年入百万的人
作者:仲念念
01.
说来巧了,在大家都说月入三千的年轻人已经没救的时候,我有个大学同学连三千都不屑于挣了。是的,她辞职了,回老家。
也许是疲惫了大城市的繁忙,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陪伴父母比什么都要重要了。总之,她在决定走的那一刻,眼睛里好像冒着光。
她在深圳一家上市的外贸公司做销售,每天见不同肤色的客户,跑不同的工厂,见过凌晨四点的太阳,也做过晚上最后一班地铁。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人活一世,不能只为了面子。努力的自己看起来励志又悲凉,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妈妈煲的那碗热汤。
她不想在看不见的未来里,横冲直撞了。
或许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而家里的父母,在我们还在奔波的路上时,便已双鬓半百,半身入土。
所以,她决定辞职,回家考公务员。留在家乡,或许以后会嫁做人妇,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不求富贵,但求安稳。
02.
其实我是理解她的,越是繁华的城市,越是不能包容孤独的灵魂,渺小如我们,根深扎在地下,身体摇曳在风雨里,努力发芽,却迟不开花。
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但依旧避免不了遍体鳞伤。听过很多励志的故事,也灌了很多不同口味的鸡汤,但是营养,却始终跟不上。
于是,挣扎,怀疑,绝望。
可是我们大都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活成一个励志的姑娘,而是做自己就够了啊。
我们从来都不必活成任何人,别人都有人做了,我们做自己就好。没有人有义务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你又何苦逼迫自己?
大城市新鲜刺激,虽丰富却易麻木;小城镇平淡无奇,虽无趣却安稳。
有人向往”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轰轰烈烈,为什么就不能有人更倾向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欲无求呢?
03.
我同学属于后者,她辞掉了光鲜的工作,回到父母身边,每个月拿着固定的薪水,走一样的路,看一样的风景。
但是却觉得格外心安。她说,我觉得活的越来越想自己了。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我朋友公司的一位同事,几经角逐最终得到了调入西班牙分公司工作的机会,但是最后的关头,他却选择了放弃。
因为他老婆怀孕了,家庭与事业之间,他不会没有犹豫过、挣扎过,但最后毅然决定选择家庭。他老婆是支持他的,但是他说,不到一定年龄,便不会懂得家庭的重要性。
想起《泰囧》里面的徐峥,当初为了“油霸”的项目不惜牺牲友情和家庭,但在泰国经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他终于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他没有跟老婆离婚,孩子也终于有了爸爸。
看着一家三口团聚的画面,我不知不觉泪湿了。试想,如果当初他没有放弃“油霸”,那么即使身价上亿身边也早已没有了可以分享喜悦的人,这样的成功,意义在哪呢?
04.
以前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只能你能够活出自我,无论怎样雄心勃勃都不过分。
其实一样的道理,只要能出自我,只要生活是你真正想要的,那么即使粗茶淡饭,麻布裹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步一步的,活成了别人所期望的样子,在意升职加薪,在意企业效益,在意是否能够躲过一个个暗礁险滩,险中求胜。却唯独没有在意过,自己活的是否快乐。
纵观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有成功了才算得上不枉此生,追求平凡和稳定,就是无能的失败者。
花开的声音是否迷人,流水流过有几分心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朵花开能赚多少钱,这个小溪的流水,值不值得投资?
我们活得越来越功利,也在这种功利里,渐渐失去了自己。
可是当走过平原,跨过大山,才会真正懂得,人一生所求不过平淡,大繁至简,简到极致,便是大智。
就像米开朗琪罗说的那样:我去了一趟采石场,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大卫。于是我去掉了多余的石头,留下有用的,《大卫》就诞生了。
你看,我们都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也许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得到外界的认可,也许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无他人无关。
05.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人都在追求所谓更好的生活,可什么是更好呢?一千个人里面,就会有一千个答案。
无论怎样,都请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请一定要保持对这个世界无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你可以尽情的叱咤职场,年入百万,但如果你累了,请回家来,建一栋小小的房子,一个花园,一个书房,爱人在阳台看报,父母正准备出去散步,孩子在花园里追逐,向日葵努力的转向太阳。
没有身居高位,也不求大富大贵,只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个算计茶米油盐的普通人。
所以你看,月入三千并不可耻,年入百万也不一定就是成功。真正可耻的是,想要年入百万却甘心月入三千,想要回归平淡,却牺牲家庭开更多的会,出更多的差,接手更多的策划案。
怎样才算是成功呢?答案从来都不在别人的励志鸡汤里,而在你的心里。
就像约翰列侬说的那样: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
他们告诉我,是我理解错了题目,而我说,是他们理解错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