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作者:金山 发表于2022-01-18 19:16 阅读(2)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读书的乐趣在于你可以穿越历史,跨越时空,去找寻到那个梦境,见到你喜欢的人,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精神。在方寸之地,转瞬之间,已神游千里,深华灵魂。
我喜欢旅游,喜欢去看一些有历史蕴含的古迹,敦煌就是我始终的一个梦想。唉,人是没有到达过,但从一本书中却找到了我魂牵梦绕的东西。《我心归处是敦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包含深情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敦煌留守人??樊锦诗先生坚守大漠,献身敦煌古迹保护的传奇故事。她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付给敦煌的流沙和千佛洞方圆百里上匆匆消逝的光影,在一个貌似荒寒的景致中,迎接一个又一个敦煌的春天。
从拿到《我心归处是敦煌》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盯着封面上瘦削秀美的女性画像看,这是个朴素端庄的人,一个知识女性,坚毅的目光盯着远方,或是在思考,或是在祈盼。我跳过了前言,对她也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她会放弃北大毕业后留守京城的生活,去用尽一生挑战漠北的荒凉。
敦煌石窟在1900年被王圆?道士发现,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中亚文明交汇的结晶,可惜敦煌莫高窟的发现没有赶上好时代,她的发现正处于满清末期,内忧外患,也没有遇到好的发现者,多次被偷抢,国之瑰宝陷入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被重视起来,专家、学者、建设者向这里开拔,于是在这荒凉的大漠,终于有了一群守护者,他们默默耕耘,甘于寂寞,尽此一生,心系敦煌。樊锦诗先生就在这里,“守一始终”,她面对时代起伏与个人命运的坎坷,始终未抛却坚守莫高窟的使命担当。
初到敦煌,范先生说:好像坠入一个无尽的时空深渊,有一种无助和失落,一位老前辈对她讲,想在莫高窟生活,首要的功夫是要耐住这里的寂寞。那怎么办?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樊锦诗先生扛起了这份责任、使命,用她深厚的专业功底,使敦煌容颜驻守,借助经文、壁画、佛像等敦煌石窟遗产复活中华文明,延续人类神圣遗产的传承。
她真是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当然还有不离不弃伴她西行的人生伴侣??彭金章先生。想想都令人羡慕,这样的爱情真的很难得。范先生这份留守的毅力,和无比热爱这份神圣事业决心,使得这个娇小的南方佳丽踏遍这里沟壑山峦,出没于盛夏寒冬,为莫高窟文物保护事业,献出了自己最精华的一生。而她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这是一个人的命。”
樊锦诗先生淡泊名利,坚守初心,她在书中对于死亡说过这样一段话: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的规律。其实真正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人生有很多遗憾无法弥补,真正让人感到恐惧的是不知心归何处。死亡会使我们无可奈何地告别生命中那些有价值的事物,使我们放下那些饶有趣味和意义的事业,使我们再也没有机会重新来过,所有你喜欢的、不喜欢的,留恋的或者厌弃的全部都将离去”
我们每个人都在过着快乐或忧郁的生活,而对于前方的路,又有几人能不忘初心,坚韧不拔的走下去。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份责任。什么是我们追求、奋斗的动力?金钱、名誉、还是理想?其实在你坚守到成功那一刻,精神的力量永远比其他的刺激要强大长远。
阅读完整本书,心情久久不能释怀,我是如此忽视作为我一生的事业、毕生的使命的幸运选择。对于工作有过那么多次的抱怨和懈怠,虽然我没有樊锦诗先生那样坚定不移的信仰,但我也应去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情操,做好手里的事,做好当下的事,维护好我身边的小环境,把一份阳光的能量传递,像樊先生一样用精神力量带给别人工作、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小小的希望,努力我自己,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