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两年,每个人都有机会颠覆人生命运
发表于2017-12-01 09:12 阅读(5)
只要一两年,每个人都有机会颠覆人生命运
有个一万小时理论很有名,在创业者和打工者中都引起了很深的反响。
典故来自著名作家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中,点出了一万小时理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其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简单说即使你是个最无能的庸才,只要不是弱智或者傻瓜,那么瞅准一个方向,持续去练习,那么只要练习到一万小时,你也会成为行业里顶尖的专家,假如你每天8小时都在认真工作,聚焦点在一个方向(不能干杂活),即使是做五休二,那么大概五六年的时间,你就会成为行业里的大牛了。
或者说你每天花三个小时钻研一门技艺,风雨不断,大概用不了十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里的资深专家。
格拉德韦尔醉心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最后得出令人震惊的结论,除了某些特殊行业,比如体育运动跟天赋有关,像我这样的,就是练一百年,都不是姚明的对手,这个“天分”是天生的,其他绝大多数行业都是练习时间决定的,比如程序员、股评师、市场或品牌专家、写手、医生、研发人才。。。。。这个练习不是说的是“熬时间”、“混日子”,而是尽情投入的训练,将激情和喜好投入在里面。
按这个理论,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学毕业后,本来同学们都是差不多的人,刚进入社会,拿的薪水也相差无几,三五年之后往往有人已经冒尖了,十年后里面已经有了行业大牛,有的成了处长局长,有的成了亿万富豪,大部分还在混饭吃的水平上熬着,因为混出来的同学们是靠不断的练习来改变命运的。
盖茨是六七十年代的编程神童,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他19岁就创建微软,在哈佛大学上学的时候,已经能够驾驭复杂的编程语言,写出为IBM电脑服务的操作系统,当时在美国被誉为电脑神童了,我们不知道的是,盖茨在湖滨中学(昂贵的高级私立中学)上学的时候,就接触到学校的老式电脑了,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天天熬在机房里编程,以至于学校对他发出禁令,等到6年后他创建微软时,早已羽翼渐丰,他不是什么神童,只是比其他人更早、更深入、更努力的接触到编程语言,然后激情投入了六七年而已。
俞敏洪天资并不好,高考考了三年,终于考上了北大,因为出身农村,他的口语也不流畅,当时全国大学里有股出国热,优秀的学生都想通过托福考试到美国去,自知天资不足的俞敏洪开始疯狂的学英语,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单词量达到了令人恐怖的7万(吓死人啊),在大学期间还“深读”了800本书(太恐怖了),等他毕业的时候,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出国,但是他可以堂而皇之的留校当英语老师,后来没过几年就办起了新东方,想想四年里玩命的俞敏洪每年耗费十几个小时上演激情学习,跟江湖高手辟谷修炼一样,等他毕业的时候,算算也有了上万小时的修炼,已经成了国内词汇量最多、口语能力最强的几个英语高人之一,从刚入学时的小菜鸟,到毕业时的超级英语狂人,短短四年,俞敏洪就颠覆了人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了,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能跟俞敏洪和盖茨相比呢,人家都是强人,总是有机遇和天赋的成分存在的,其实所谓的“天赋”和“机遇”都是努力的结果,你根本都没有去认真“修炼”,视野跟不上,人脉跟不上,怎么可能碰到高人呢,怎么可能遇到机会呢?所谓机会,都是努力中争取来的,只有人不断往高处走,才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机会”。
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差异性并不是很大,过了三五年,是因为大家修炼的不一样,修炼的投入程度不一样,所以差距开始拉大了,等到十年过去,差距基本定型了,那些一无是处的人,看到的不是混的好的同学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统一归结为“运气”、“投机”、“命运”等等虚无的东西。
我曾经在国企的医药领域呆了很多年,也是从事电商和网络营销的工作,擅长做行业分析,当微博开始兴起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微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只是感觉这个信息渠道不错,可以展示我对电商行业的模式和数据分析,2010年我注册了微博,稍显稚嫩的分析电商行业模式,然后用短微博的方式分享给大家,虽然一开始只有几百个粉丝,我每天也做的不亦说乎,几乎每天都在微博上投入六七个小时(下班后和周末),每天发出三五十条微博,过了一年,粉丝也只有3000多,每条微博背后都有我大量的幕后分析,无论是几个评论,还是几十个评论,每次看到有人回复我,就激动不已。
大概过了一年多,有朋友问我投入这么多精力在微博上干嘛呢,干了一年才几千个粉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感觉在微博上跟粉丝互动很有成就感,将电商行业认知跟大家分享,已经成了一种信仰和依赖,谁也不知道微博快速爆发了,又过了一年,我的粉丝已经有五万多了(当时已经很大了),一条微博就能召集300多人从全国各地飞到上海参加我的行业聚会,在2012年离职创业的时候,行业的资源和沉淀早已蓄势待发,我每月拿到的自媒体广告费,已经三倍于当时的薪水,可以义无反顾的投入创业热潮中了。
本来我的性格比较内敛,不怎么喜欢在公众场合说话,因为高密度参加各种行业聚会,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在短短两年的历练中,早已练就了铁齿铜牙,一上台就能对着几千人开着玩笑谈行业大势。
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我很快向集团领导提出了辞职,创立了一家做自媒体和猎头的公司,到现在已经五年了。
两年的时间,足以让我颠覆人生的命运了,过去只是在公司内部写各种“小报告”的,后来投入巨大的精力分析电商行业,很快成为国内最早的独立电商分析人士之一,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真的懂电商怎么回事,也缺乏行业交流的圈子,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对我的创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依然怀念当初的激情岁月,对电商分析和微博分享投入了热情,每天晚上回到家就开始忙着分析和分享,看着粉丝一天天的涨,看着互动率一天天的变化,有时候甚至兴奋的睡不着。
我并不是很同意格拉德威尔的理论,他说的是一万小时的“激情训练”可以成为“世界级专家”,我们普通人并不需要成为世界级的,只要用心一点,找到好的方向,狠劲的去拼,或许真的不用一万小时,我们现在这些互联网自媒体人,除了网站专栏时代写分析文章的几个“老人”,其他大多数都是一两年崛起的,用心去积累粉丝,每天花时间去写分析文章,后来无论视野、能力,真的成了行业强人,老龚、大熊、成东、王冠雄、钱晧等等都是如此,一些从报纸出身的资深媒体人,投入到互联网大潮之后,甚至比我们这些纯自媒体人更强。
自媒体或许有特殊性?那就看看刘强东吧,因为农村传言考上人大可以当副县长,踌躇满志要当官的“小刘”就报考人大了,还是不好就业的专业,发现“上当”的小刘马上调整航向,在那个程序员稀缺的年代,几个月的时间自学编程,很快月入万元了,几个月的小修炼,就让他摆脱了对“钱”的困扰,到了大四,已经不想当什么管了,一心要经商的老刘承包了一个大饭店,又很快赔了几十万进去,毕业之后,伤心失望的小刘去一家日资直销公司上班,两年的时间里做了采购、物流和IT等各种岗位,他干的很起劲,已经在企业经营上修炼的不错了。
等到小刘再回到中关村,从承包柜台起家的时候,跟绝大多数碌碌无为发小财的小老板们不同,当时的小刘的经营视野和管理经验迅速发挥了作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七八个人的队伍,月收入过百万了,这也是上班时努力“修炼”的结果,三年的努力工作,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创业技能了,假如刘强东没有在那家日资企业里努力去修炼技能,或许不会有现在的京东。
人最怕的就是不断的“抱怨”,而不是找到一个方向去尽力干点什么,创业者最常抱怨的就是没有遇到好机会,请问你在一个方向上到底努力了多长时间?你是否已经具备秒杀竞争者的某项能力?打工者更喜欢抱怨不被重用,老板无能,没人看重他的天资和绝技,请问你是否在现有岗位上尽职尽责了?是否已经在目前的岗位上无可替代?假如没有,你首先要做的是不断“修炼”,让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
最最最多的现象是:我们没有耐心,却一直抱怨着。。。。。。最后抱怨着。。。。。。抱怨着。。。。。。。就老了!